总有些事,拼命想忘,却怎么也忘不掉。也有些事,拼命想记起来,却早已惘然。
青成是个孤儿。
他是由师傅养大的。
师傅是个和尚,却不让青成做和尚。
师傅说,等你长大了,再自己决定要不要做和尚。
青成问,到什么时候才算长大?
师傅说,到你能决定要不要做和尚的时候。
青成叫他师傅,是因为山下的人都叫他师傅,他虽是和尚,却并无法号。
山下有很多人,山上除了师傅和青成就再没有别人。
因为这是一座凶险的山。
悬崖陡峭,乱木丛生,杂草过人,寸步难行,雾霭迷障,恶兽出没。
山下的人从来不上山。
也没有人看见师傅是何时上的山。
只有人记得锄地累了,偶尔一抬头,便看见半山突出的嶙峋乱石上,不知何时结了个小小草庐。
师傅偶尔下山去化缘,人们问他从何处来?在哪儿出家?出家多少年了?法号是什么?他都只说,忘了。
师傅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和尚,青白头皮不见一根发茬,百衲衣从来干干净净,藤草鞋永远一尘不染,眼睛清亮透澈,嘴角弯弯向上,像是始终挂着微笑。
人们看着他的微笑,也会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
少女或少妇看着他的笑容,两颧更飞上红晕,低下头吃吃笑。
笑着笑着,就忘了要问他什么了。
师傅还会看病,妙手回春,却从不收钱,化缘也只取素斋旧衣,不捉金钱,人们更日渐对他肃然起敬,不再问他的来历。
青成和师傅一样,也是忽然出现的。
那一天师傅沿街叩门,求家有幼子的女施主代乳婴儿。
大家问他这孩子哪儿来的,他依然说,忘了。
青成就这样被若干个年轻母亲共同养活下来。
会走之后,师傅就不再背他抱他,让他跟着上山下山,很快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即使走夜路也能一步不错、一跤不跌。
师傅还教他如何采摘草药与炮制药材,如何不露行迹地避开野兽或出其不意地吓退猛兽,如何观察星象并寻找方位,等等等等,只要他能听懂学会的,倾囊而授,毫无保留。
师傅从来不念经,不坐禅,小小的草庐里没有佛像和佛经。
但师傅的确是个和尚。
如假包换的和尚。
师傅每次化缘回来,褡裢里时常有趁他不觉塞进来的绣花荷包或彩色丝线系着的纸卷儿,他从来不看,都直接投入灶下付之一炬。
只有一次,一个痴情的少女不畏艰险试图上山,走了没多远便误入了荆棘从,衣衫和长发都被挂住了,越挣扎越紧,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师傅带着青成斩开一条路,把少女救出来,然后命青成送她回家。
少女抓牢师傅的衣角,死不松手。
师傅举起斩开荆棘的柴刀,割断了衣角。
少女又抱住师傅的腿。
师傅的柴刀毫不犹豫地砍在自己腿上,鲜血飞溅,伤口深可见骨。
少女松开了手,目瞪口呆。
直到青成把她送到家,她也没缓过神来。
青成回到山上,却见师傅也在发呆,腿伤还未包扎,血渗透了半条裤子。
当天夜里师傅发起了高烧,自此昏迷不醒足足半个月。
待他再醒过来,不知为何就走不了路了。
青成替师傅下山化缘,总绕开少女的家走,可每一次还是会遇见她。
她还是呆呆的,见了青成也没什么反应,就那么两眼直瞪瞪地走过来,走过去。
青成回到山上告诉师傅,他也没什么反应,眼珠都不转一下。
直到少女的父母跪在青成面前,求他带他们上山去拜见师傅,救救他们的独生女儿。
平时青成半个时辰就走完的路,带着一双老人和痴痴呆呆的少女,足足走了两个半时辰。
老人们见了师傅不由一怔。
师傅已经很久没有剃头刮面,发如飞蓬,胡须拉碴,脸庞黄瘦清癯,连青成都觉得已判若两人。
少女却飞红了两颧,低下头吃吃笑起来。
师傅叹了口气,命青成笔墨伺候,开始写方子。
青成照方抓药,付与少女的父母。
老人们千恩万谢,少女却红着脸不肯离开。
师傅叫青成去取了那柄带血的柴刀来,少女一见而色变,掉头就走。
后来青成再下山去就见不到少女了,听说她吃了药很快醒过神来,前事全然不记,父母便寻了个远处的人家送她出嫁了。
青成回去告诉师傅,师傅还是没什么反应,眼珠也不转一下。
青成问师傅开的是什么方子,如此有效。
师傅说,这叫孟婆汤。
青成说,师傅,我决定了,我不要做和尚。
师傅说,很好。
青成说,师傅你也不要做和尚了好不好?
师傅说,不好。
青成说,师傅我想下山去生活。
师傅说,很好。
青成说,师傅你和我一起下山好不好?
师傅说,不好。
青成说,我不放心师傅你一个人在山上。
师傅说,你下山后喝一碗孟婆汤,就会忘了师傅的存在,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青成说,师傅你为什么不喝一碗孟婆汤,忘了自己是个和尚,和我一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呢?
师傅说,孟婆汤喝过三次以上,就不再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