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哦哦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春秋冬夏,我的妈妈从来不放假……”这首歌全然道出了天下所有妈妈对孩子的舐犊之爱。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妈妈却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做着有恃无恐的事情。
有恃无恐之比较
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家长,经常拿着自己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尤其是自己朋友的孩子。比成绩、比读书、比表达、比勇敢、比听大人的话、比自立、比自律……
这几天,我刚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些家长们带着孩子参加了一项演出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其实都在尽心尽力地表演,也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但是,演出结束后,其中一位妈妈对孩子说:“你看看,在表演的时候,你一点儿都不笑,眼睛还到处乱看,你看你旁边的那位同学,人家表演的多么带劲啊!你得跟人家学学!”孩子本来还挺高兴的,结果,听了妈妈的话之后瞬间就蔫儿了。
我们来看看,这位家长的话语挖掘了孩子的哪些能力?是不是自卑?胆小?没有动力?懦弱?不自信?有的家长经常给孩子泼冷水,还嫌孩子不够阳光,这不就是在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有恃无恐吗?
有恃无恐之包办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太爱孩子,什么都替他做了,甚至恨不得连学都替孩子上了。我经常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看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帮着比他们还要高的孩子背书包。放学了,孩子们的队伍还没有解散,你看吧,那些爷爷奶奶就抢着去拿孩子的书包了。这种现象真是屡见不鲜,作为隔代亲的老人这样溺爱孩子也就罢了,但是,这样替孩子包办的年轻家长也不少。
我有一位朋友,他们夫妻俩都是老师,孩子也是个学霸,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包办却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就说几天前吧,孩子马上就要放假了,朋友也没有跟孩子商量,夫妻二人就来到儿子的宿舍里,跟舍管老师说了一声,把孩子的铺盖和日用品给搬到家里来了。还说:“这样能够让孩子替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不能让他在这些琐事上分心……”听了她的话,我着实不敢苟同。这位学霸都已经满十八周岁了,他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家长这样做又挖掘了孩子的哪些能力呢?是不是依赖?懒惰?生活技能差?自理能力差?
这位老师家长不也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有恃无恐吗?
有恃无恐之不信任
在每次放学的时候,我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凑到班主任身边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站在一旁的孩子则仰着小脸儿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和家长,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无助甚至恐惧。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曾经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
“ 不要跟小朋友打架!”
“要记得把水杯里的水都喝掉!”
“上课要认真听讲!”
“下了课要赶紧上厕所,千万别等着上课后再去!”
“这件事你不行,让我来帮你吧!”
“你看,我说你不行吧?你还不服气!”
“你看你,这么点儿事儿都干不好,你能干啥?”
……
我想,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地说过这样的话吧?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对我说了这样的话,我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是被信任?是很自信?是很高兴?还是恰恰与之相反?
大家再回头看看,我们说的这些话,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犀利和暴力的语言,但是,孩子们听了之后,却没有感受到爱和鼓励。除了以上我提到的这三种之外,我们平时还对孩子表达了这样的“爱”:恐吓、诱惑、奖励、苦情、训斥、指责、否定、控制、命令、唠叨、讲大道理……这些方式都掩藏在爱的旗号下,让家长们有恃无恐地去伤害自己最爱的宝贝却浑然不觉。所以,对于家庭里出现了问题的孩子而言,最需要成长、学习、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