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以来,一打开手机,各样关于高考的信息涌来,实在让人想不关注都难。办公室的中午,同事大声朗读了今年的语文作文题目,大家嬉笑着讨论,这题目怎么写,又不由得惹大家回忆当年高考时的自己。
1.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上学的目标都被定义为终极考试。小学开始,班主任就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她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事情。也从那时开始,我们被告知的上学终极目标,其实就是高考。无数老师动情讲着通过高考改变自身命运的故事,以此告诫大家,唯有好好学习战胜高考才会有最好的出路。
2011年6月8日,从考场走出的一刻究竟如何的感受,今天的我已经忘了。当年有人大哭一场,有人沉默不语,有人长舒一口气说终于解脱,但鲜少人表现过激的情绪,比如叫嚷着高考一结束把书统统撕掉——这样的场面,至少当时结束的那一天,几乎少见。
如果没有记错,那天考完英语之后,我们在教室开始等待运送来的高考答案。在教室里时,同桌前后叽叽喳喳吵嚷着不停,有人饶有兴趣地相互对答案,更多的人问你打算去哪。顺便说,当年我们等答案,其实不只是看自己能考多少分,还有更重要的环节是估分然后填报志愿。所以,当年期盼见到答案的心情,更该理解。
2.
去哪里?实话讲很少有人早早有目标和主意。我们的回答最多是,我想去哪个城市,而已。当年我们知道的大学也鲜少,目标呢?就是达二本线、一本线或是考上985/211的学校。你有喜欢的大学吗?多数的我们,都没有吧。直到志愿填报的一刻,看着密密麻麻的学校才开始犯怵,我究竟该选择哪里。
这些年来,不断有老师为我们憧憬描绘着大学的生活,自由的恋爱,轻松的课业,给了无数人幻梦,听到最多的是,你大学还会遇到更多的人,为什么要在高中这么关键的时刻谈恋爱呢,以后你将有更多的选择。但却没有人告诉你一个师范大学男女比例1:7又或者理工大学的1:7,没有人告诉你你该选择哪个合适你而非热门的专业,而直到多年后我们才明白,当初的每一个志愿选择,都意味着什么。
那天晚上我们等答案等到了十一点多,教室里剩下寥寥几个人。然而运载着答案册的车开进校园办公楼前,一霎那接近凌晨的校园呼声又响起一片。
3.
有人说,那天之后大家的轨迹就不一样了。我说,这是选择问题,不能归于成绩问题。但事实上,大家真的从此开始不同。
那个晚上我对答案对到凌晨十二点多,看着文综成绩感到无比的难过。整个晚上伴随着的梦都是分数与试题,但实话讲直到那刻我都没能真实感受到,我的高考已经划上了句号。
有很多意外。比如听到一直徘徊在班级二三十名的同学估分和我差不了多少,比如隔壁班被传颂得神一样的人物,选择题竟然和我错一样多。谁也无法预料一场考试来临发挥的是好是坏,只能说,或许命运给了我们应该有的安排。高考前有十次模考,那时我的目标就是进入第一考场、前四十名,只可惜,直到最后一次,这个想法都未能如愿。大抵我是个凡人,不指望高考超常发挥,能正常发挥就已是万幸了吧。
后来填报志愿,我听说隔壁班的学神没能报好的学校,后来出分,大家以为她会复读,但她还是选择了大学。她会很难过吗,也许是吧,相比没有过高期待值的我们,她背负了被神化的压力啊。
4.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至今还记得一二,这是一个很大很中国的题目。我记得当时奋笔疾书,恨不得把中国大事件统统盘点,遗憾的是,始终没有一瞬能升腾起我内心深处的所谓民族自豪感。
这题目太大。多年之后,再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时从中文系毕业的我绝对不会犯怵,我能想到很多很多个主题,我能极尽全力地描述叙事,但我想,分数大概也停留在当时了吧。毕竟,它还是一场有标准的考试。
5.
最后有个不算结尾的结尾。临近高考前我把手机停机了。那时候大家都流行这个,诸如不上QQ了,手机停机再也不看了等等。但后来能坚持下来的几乎少数。
最后收到的一条短信,是一条告白的留言。我那时看了一眼,然后就锁在了书桌里。短信回复了,忘记内容了。后来也没有后来了啊,都高考结束大家各奔东西了。
以上为作文《我的高考》。欢迎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