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霸王/青岛十七中2015级何平圣
天响一声闷雷
地生一双重瞳
你的出生便预示着历史的改写
力能扛鼎,气度不凡
注定你与别人不同
众人中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如重锤砸铁般坚定
杀郡守,召军队,西抗秦
你是英勇的起义将领
杀宋义,夺军权,破釜沉舟
你是威猛的战术奇才
四方楚歌汉兵略地
这是天要亡霸王啊
大口喝酒,大声悲歌
这是面对死亡的潇洒
七十余战未尝败北
你又怎会服输?
一场大义凛然的快战
二十八名壮士的放手一搏
溃围,斩将,刈旗
骇得敌人一震,山水一摇
但是你的英雄气概终敌不过天命
手握饮饱鲜血的霸王枪
面对乌江对岸
于父老无颜
于乌骓不舍
而于虞姬
两行热泪滑落
一腔热血溅出
任是死也无法撼动你的气魄
霸王,
为何不,卷土重来
浸在从前的烈酒里/青岛十七中2015级王妤婷
浸在从前的烈酒里
含着孤零的
自命生死的星
走过折不断的狂风
途经万物
明傲的力气使我惨败,使我丢弃一切
囊中之物,除了你
当我被万夜所诟病
和着悲歌,风干
下酒
用尽了树干里的春天,尘埃于是嘶喊着
它们扑过来卷起
腥风暴雨
所有的棋子,吹向东方
我收整好战场
才敢重新望一眼那
有尽头的江
再将它
挂回身上
九曲泉从指缝里流下来
水声澎湃
一节节骨挺直了,扎紧土地
还记着
空腹里,发亮的、滚烫的词语
虞姬呀/青岛十七中2015级胡嘉淇
三尺青锋断了残生
鲜血染上你的脸颊
你还没有带我去看过杏花
时光却已喑哑
我仿佛又听到乌骓马蹄声达达
载着你走过城下
你的眉眼透过咸阳城的风沙
一身戾气,却雄姿英发
你轻轻唤我的名字
虞姬呀
我知你一声令下
百二秦关便成为你掌中花
你倨傲,勇武,坦坦荡荡
你重情,重义,快意恩仇
天妒英才
盖世英雄的结局总是令天地间再无喧哗
霸王啊,不要悲伤
此去你便不再有牵挂
杀出帐去
让世人看看你最后的意气风发
来世,换我为你披甲,一生戎马
许你一生安康,一世荣华
我在你怀中慢慢合上了眼
却又听见你声音低哑,轻轻唤我的名字
虞姬呀
西楚霸王/青岛十七中2015级汪泽
海棠娇
忘川渐老
美人有泪
悲遗乌江
回叹一生
年少轻狂
血色如烟
湮没残阳
烽烟扫遍四合
荡彻八荒
战旗霓旌卷
千骑扬
一剑挽狂澜
破沧浪
当心与天地相左
愈岿然愈狠狠摧折
浮名早陈旧
酒醒又一宵
命运何种模样
毋需想
方寸之心
侠骨煨热
乱世辉煌
生死两茫
快意恩仇
纵马长歌
叙写一段荡气回肠
除却潇洒
却也落寞
幽暗深林虚掩之下
或隐藏涅槃微光
祭山河广阔
天地无疆
窖藏已笃
泼你坟头寒土
项羽/青岛十七中2015级臧惠清
力拔山兮气盖世
乌骓楚戟欲挑起整个江山
奈何兵器再锐也担不起一个天下
曾记否
七十场战胜而归
你的意气风发,威武神勇
带来的是你无上的荣光
带走的是百姓的崇敬
那推翻暴秦统治的英雄
眨眼成了又一个恶魔
环顾四周
无一人可将背后交予
你也不过是个
孤单的霸王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一个霸王的全心全意
一个美人的忠贞痴情
只是可惜对的人
却是错的身份
虞美人在江边开放
呼唤自己的霸王
你望着江东
剑的寒意顺着皮肤一寸寸攀爬
仰天大笑
却要成就竖子的功德
只道天亡我,非战不利
天命当如此
轰然倒下的身躯
重瞳里倒映出什么?
残阳如血
泡沫灰飞烟灭
项羽的自尊心/曹春梅
项羽,大英雄。巨鹿之战矫杀宋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灭章邯士卒二十万,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这个改变历史、叱咤风云的大豪杰在鸿门宴中被刘邦几句服软的话糊弄住了,放虎归山。后来垓下四面楚歌,他被逼到乌江边。乌江亭长特意为他留了一条逃命的船。对他讲:“江东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土地方圆也有上千里,人口也有几十万,用来称王足够了。希望您赶紧渡江,此船以外再无他船,刘邦即使追,也追不上。”项羽回答:“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这个桥段,后世诟病项羽的人也不得不对其慨然向死的风度肃然起敬。
司马迁写到这里,笔速明显慢下来了。他写霸王别姬,慷慨悲歌。一曲“虞兮虞兮奈若何”转轴拨弦流转着侠骨柔肠。重围内项羽依然讲究打就要打得漂亮,“溃围、斩将、刈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杀一条血路如劈瓜剁菜。滔滔江水边,他看到了昔日背叛自己的吕马童步步逼近。项羽说,得着自己的项上人头就得着万户侯,现在我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大英雄,自刎身亡,在死亡面前,项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君主都有风度极了。
其实历史上比项羽能打能杀,足智多谋的人多的是。汉高祖刘邦、汉名将李陵、三国曹操、明末洪承畴……不胜枚举。但面对死亡,能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而有风度的少有敌得过项羽的。那些人要么割须弃袍,要么投降偷生、要么反戈杀伐,要么残害同胞,都不如项羽之死让人怀念唏嘘,击节赞赏又深深惋惜。
金钱、异性、死亡最能检验人的风度。金钱可以检测出生命的忠诚度,异性可以检测出情谊的含金量,死亡则会检验出人最深层次的豁达。在金钱和异性面前人可以伪装,但是面对死亡,表现的往往是最真实的心态。每个人的生命意识不同,性格、时代、意识、处世风格都会影响人面对死亡的态度。苏格拉底在监狱中等待死亡的时候,正逢雅典“圣船”仪式开始。仪式期间不准杀人,他有很多逃跑的机会,但是苏格拉斯就是不跑。他说:“公民一定要遵守法律。法律不义,判我有罪,但我不能因此而反抗法律!”这样充满理智的死亡简直是一个哲学命题。与之相类的是清末谭嗣同,变法失败后,也放弃了逃亡,主动赴死。谭嗣同是儒家文人,死亡对文人来说某种程度上是完善道德的一种途径。那么项羽既不哲学也不儒家,他拒绝乌江亭长,放弃最后一条生路,他不恐惧吗?刘邦部下最后把他五马分尸了,这样的结局项羽自己不难想象。那么除了愧对江东父老,还有什么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独步向死呢?
这个问题还得再回到项羽的出身去看。《史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项羽从小就是贵族,自尊心高,立志高远。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年轻气盛,野心勃勃,口无遮拦,不拘小节。当年陈胜吴广起兵后,天下义士纷纷向秦发难,但是大家都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以招徕人心。于是有人斩白蛇,有人伪造天书,共同的心理基础是创造“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的托词。秦始皇是天子,横征暴敛不得人心,招致天怨人怒。既然天都不容,让他横死他乡,那么天必然要再选一个杰出的人物做领袖。这个人是谁呢?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谁能灭掉秦谁就是上天的不二人选。
这件事项羽做到了,自号“西楚霸王”,担当着天子的角色。司马迁赞美他,“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当了霸王之后,带他起家的季父项梁早死了,范增驾驭不了他。在其他人面前,项羽剽悍滑贼,谁也影响不到他。恨铁不成钢骂他“沐猴而冠”的部下被烹,后来亚父范增被气死,人世间的嘴已经说不得他了,他只听上天的。上天沉默不言,项羽就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火烧阿房,掠掳珍宝。司马迁痛批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可惜项羽至死也不觉悟,今天我们谈论项羽的悲剧也多数归罪于项羽的性格。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其实毁掉高志向高自尊高能力项羽的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他的自尊心。
刘翔平先生在《自尊有毒》这本书里讲高自尊的人有两种:有条件自尊和无条件自尊。无条件自尊的人对自己感觉好,并不是因为自己多么成功,而是因为自己活着,鲜活地活着就可以。刘邦就是这样。有条件自尊的人则不然,他们把成功当成衡量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标准。拼命出人头地,必须超过所有人,必须保持领先,务必不能失败。他们只有在人群中居于领先位置才有安全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争第一,要拥有名和利,越多越好。这些人不能判断自我,他只能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我,所以上一件事情的结果如何会影响他们做下一件事情的心情。韩信在与刘邦的一次聊天中提到,项羽可以亲自为战士清洗伤口,可以亲自冲锋陷阵,却不肯将官印赏给有功劳的将士,所以很多贤才离开了他。用现代心理学分析这里面一定是项羽的“务必保持领先”意识在作怪。别人强大了,自己的领先感就受到威胁。这让他不舒服。所以你说项羽小气,他有时大度得很。你说他不小气,官印上的字磨平了他也舍不得放手。是不是小气,要看对方对自己的领先地位有没有危胁。他对章邯的态度就可窥得一斑。
秦末大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季父项梁。项梁对项羽多好呀,带着他起兵,给予他官职,罩着他一步一步扩大地盘。巨鹿之战,项羽与章邯做最后的绝杀,这是他为项梁报仇的好机会。结果章邯因为被自己人不信任受了委屈,他主动向项羽讨饶,并痛哭流涕。坑杀二十万降卒的项羽居然单单饶了他,不但如此,还封这个杀父仇人为雍王。现在我们能理解项羽的有条件自尊心了。章邯带给项羽的成就感太大了,他活着本身就是项羽的能力和成就的证明。他活得越好,项羽的自尊心就越得到满足。绣花衣裳在夜里不被任何人看见会影响生活的质量,名和利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项羽的情绪才能保持亢奋,出生入死的奋斗才能找到一个有价值的落脚点,才踏实,从而获得心理安全与满足。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把成功当做心理满足的唯一资源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害怕失败。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是高度负相关的。人把成功看得重要,就会同样把失败看得非常严重。两个方向的力量在相反的方面上是均等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此有条件自尊势必会把失败和挫折的负面价值放大。”
上天让项羽灭秦,但是第一个进入函谷关的却是刘邦。彭城之战几近灭刘,上天却吹来一阵大风,乱了自家阵脚,刘邦逃脱。垓下被围,杀不出去,这是项羽以前没遇到过的。他放大了挫折,吟了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进行战略战术的分析,不集合人马运筹帷幄。唉声叹气。真是成也自尊,败也自尊。项羽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才乌江自刎。是战斗不是垂死挣扎,是最后一次向上天证明自己依然担得起优秀两个字。有谁的死,敌人自相践踏,相杀数十人,这样华丽隆重的殉葬,血流成河,只有项羽配得起,只有上天要项羽配得起。
“本纪”的名分是天子的名分,司马迁给了项羽。他一定特别特别赞赏这个英雄前辈。他自己也必定同项羽一样只有站在成功的肩膀上才能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史记》里的每个人、每一段事迹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他们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项羽的音阶高,立在历史的风口上,吹得苍凉,但不哀伤。
项羽,大英雄。巨鹿之战矫杀宋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灭章邯士卒二十万,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这个改变历史、叱咤风云的大豪杰在鸿门宴中被刘邦几句服软的话糊弄住了,放虎归山。后来垓下四面楚歌,他被逼到乌江边。乌江亭长特意为他留了一条逃命的船。对他讲:“江东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土地方圆也有上千里,人口也有几十万,用来称王足够了。希望您赶紧渡江,此船以外再无他船,刘邦即使追,也追不上。”项羽回答:“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这个桥段,后世诟病项羽的人也不得不对其慨然向死的风度肃然起敬。
司马迁写到这里,笔速明显慢下来了。他写霸王别姬,慷慨悲歌。一曲“虞兮虞兮奈若何”转轴拨弦流转着侠骨柔肠。重围内项羽依然讲究打就要打得漂亮,“溃围、斩将、刈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杀一条血路如劈瓜剁菜。滔滔江水边,他看到了昔日背叛自己的吕马童步步逼近。项羽说,得着自己的项上人头就得着万户侯,现在我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大英雄,自刎身亡,在死亡面前,项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君主都有风度极了。
其实历史上比项羽能打能杀,足智多谋的人多的是。汉高祖刘邦、汉名将李陵、三国曹操、明末洪承畴……不胜枚举。但面对死亡,能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而有风度的少有敌得过项羽的。那些人要么割须弃袍,要么投降偷生、要么反戈杀伐,要么残害同胞,都不如项羽之死让人怀念唏嘘,击节赞赏又深深惋惜。
金钱、异性、死亡最能检验人的风度。金钱可以检测出生命的忠诚度,异性可以检测出情谊的含金量,死亡则会检验出人最深层次的豁达。在金钱和异性面前人可以伪装,但是面对死亡,表现的往往是最真实的心态。每个人的生命意识不同,性格、时代、意识、处世风格都会影响人面对死亡的态度。苏格拉底在监狱中等待死亡的时候,正逢雅典“圣船”仪式开始。仪式期间不准杀人,他有很多逃跑的机会,但是苏格拉斯就是不跑。他说:“公民一定要遵守法律。法律不义,判我有罪,但我不能因此而反抗法律!”这样充满理智的死亡简直是一个哲学命题。与之相类的是清末谭嗣同,变法失败后,也放弃了逃亡,主动赴死。谭嗣同是儒家文人,死亡对文人来说某种程度上是完善道德的一种途径。那么项羽既不哲学也不儒家,他拒绝乌江亭长,放弃最后一条生路,他不恐惧吗?刘邦部下最后把他五马分尸了,这样的结局项羽自己不难想象。那么除了愧对江东父老,还有什么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独步向死呢?
这个问题还得再回到项羽的出身去看。《史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项羽从小就是贵族,自尊心高,立志高远。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年轻气盛,野心勃勃,口无遮拦,不拘小节。当年陈胜吴广起兵后,天下义士纷纷向秦发难,但是大家都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以招徕人心。于是有人斩白蛇,有人伪造天书,共同的心理基础是创造“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的托词。秦始皇是天子,横征暴敛不得人心,招致天怨人怒。既然天都不容,让他横死他乡,那么天必然要再选一个杰出的人物做领袖。这个人是谁呢?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谁能灭掉秦谁就是上天的不二人选。
这件事项羽做到了,自号“西楚霸王”,担当着天子的角色。司马迁赞美他,“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当了霸王之后,带他起家的季父项梁早死了,范增驾驭不了他。在其他人面前,项羽剽悍滑贼,谁也影响不到他。恨铁不成钢骂他“沐猴而冠”的部下被烹,后来亚父范增被气死,人世间的嘴已经说不得他了,他只听上天的。上天沉默不言,项羽就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火烧阿房,掠掳珍宝。司马迁痛批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可惜项羽至死也不觉悟,今天我们谈论项羽的悲剧也多数归罪于项羽的性格。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其实毁掉高志向高自尊高能力项羽的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他的自尊心。
刘翔平先生在《自尊有毒》这本书里讲高自尊的人有两种:有条件自尊和无条件自尊。无条件自尊的人对自己感觉好,并不是因为自己多么成功,而是因为自己活着,鲜活地活着就可以。刘邦就是这样。有条件自尊的人则不然,他们把成功当成衡量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标准。拼命出人头地,必须超过所有人,必须保持领先,务必不能失败。他们只有在人群中居于领先位置才有安全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争第一,要拥有名和利,越多越好。这些人不能判断自我,他只能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我,所以上一件事情的结果如何会影响他们做下一件事情的心情。韩信在与刘邦的一次聊天中提到,项羽可以亲自为战士清洗伤口,可以亲自冲锋陷阵,却不肯将官印赏给有功劳的将士,所以很多贤才离开了他。用现代心理学分析这里面一定是项羽的“务必保持领先”意识在作怪。别人强大了,自己的领先感就受到威胁。这让他不舒服。所以你说项羽小气,他有时大度得很。你说他不小气,官印上的字磨平了他也舍不得放手。是不是小气,要看对方对自己的领先地位有没有危胁。他对章邯的态度就可窥得一斑。
秦末大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季父项梁。项梁对项羽多好呀,带着他起兵,给予他官职,罩着他一步一步扩大地盘。巨鹿之战,项羽与章邯做最后的绝杀,这是他为项梁报仇的好机会。结果章邯因为被自己人不信任受了委屈,他主动向项羽讨饶,并痛哭流涕。坑杀二十万降卒的项羽居然单单饶了他,不但如此,还封这个杀父仇人为雍王。现在我们能理解项羽的有条件自尊心了。章邯带给项羽的成就感太大了,他活着本身就是项羽的能力和成就的证明。他活得越好,项羽的自尊心就越得到满足。绣花衣裳在夜里不被任何人看见会影响生活的质量,名和利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项羽的情绪才能保持亢奋,出生入死的奋斗才能找到一个有价值的落脚点,才踏实,从而获得心理安全与满足。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把成功当做心理满足的唯一资源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害怕失败。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是高度负相关的。人把成功看得重要,就会同样把失败看得非常严重。两个方向的力量在相反的方面上是均等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此有条件自尊势必会把失败和挫折的负面价值放大。”
上天让项羽灭秦,但是第一个进入函谷关的却是刘邦。彭城之战几近灭刘,上天却吹来一阵大风,乱了自家阵脚,刘邦逃脱。垓下被围,杀不出去,这是项羽以前没遇到过的。他放大了挫折,吟了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进行战略战术的分析,不集合人马运筹帷幄。唉声叹气。真是成也自尊,败也自尊。项羽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才乌江自刎。是战斗不是垂死挣扎,是最后一次向上天证明自己依然担得起优秀两个字。有谁的死,敌人自相践踏,相杀数十人,这样华丽隆重的殉葬,血流成河,只有项羽配得起,只有上天要项羽配得起。
“本纪”的名分是天子的名分,司马迁给了项羽。他一定特别特别赞赏这个英雄前辈。他自己也必定同项羽一样只有站在成功的肩膀上才能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史记》里的每个人、每一段事迹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他们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项羽的音阶高,立在历史的风口上,吹得苍凉,但不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