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这几天比较触动我的一个词。
看到、想到的几件事如下:
1
在读的《编辑力》中,讲谈社的老编辑鹫尾贤也讲书的策划,无论是起初策划做一本书,还是对原稿的加工(拟定小标题,做目录),还是设计封面和书腰,都少不了模仿。下为原文:
常有年轻人问我策划的秘诀是什么?我都回答说,其实根本没有秘诀,除了磨练提升自己的感性和感觉外,别无他法。对所有事物都架起天线,全方位地吸收、学习,自然会产生策划。可是他们听了仍不肯作罢,这时我只好告诉他们:“策划从模仿开始,先模仿吧。”
……
怎么做出好的目录呢?很简单,影印你所看到的的精彩目录,然后不客气地加以模仿。模仿是力量的源泉。目录没有著作权,这话听起来有点粗鄙,但编辑就是要借着模仿过去的遗产而成长。
2
看到豆瓣上老姜的更新——《上海杂货铺》编辑记。他列举他在做书过程中参考的资料,作为参考的书都是欧美或日本的。国内出版界。一个这对于鹫尾的看法,是很好的印证。
联系我自己的经历,我不由得想起刚入行时做的第一个策划案:一本作文素材类的书。
现在想想,那近似于一次试炼。就像小学徒刚入行时,师傅让扎个马步,上去捏一捏,踹两脚,看看初始功力几成。她给了我一厚摞其他出版社做的书,且不止一遍地强调:多看别人怎么做,看到好的“扒”下来。
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的状态非常捉急。拖延严重,每晚以编书之名
暂时没有太多出去看世界的机会,只能通过小小的窗口 尽力把视野延展地广一些。
3
说到底,人生这个东西没有太多的原创性,人也不过就是几十亿这巨大分母的小小分子,双面薇若尼卡的观点不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与我同时出生的人有千万个,与我性格相同爱好有交集的人又有千万个。这是前提,模仿这个东西,从小时候的吃饭穿衣 模仿并非是值得惭愧的事情。关键在于生成性——你吸收了什么,你融合了自己的什么,你又生成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