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儿脑瘫——之脑瘫定义
瘫痪,一是指动物的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二是指社会工作机构或系统不能有效地运转。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或病变,造成的随意运动的减低或丧失,也称小儿脑性瘫痪。2014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对脑瘫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得出会议意见。
会议将脑瘫定义修改为:脑性瘫痪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它导致活动受限。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此定义是采用了国际脑瘫定义执委会定义,描述符合中文表述方式。定义中以下几点具有重要意义:一组指非单一疾病;发育中脑指胎儿、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排除进行性、退行性病变;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活动受限排除一过性、暂时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可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障碍,也可发生继发问题。
此定义更贴切、全面。在临床我们也观察到脑瘫的异常是持续性的,即便是6个月前诊断或疑似的脑瘫,采用目前最好的方法干预,异常可以较快减轻,但绝大多数1个月内不会完全消失,因此我们也用此现象作为幼婴脑瘫重要的治疗性诊断依据。定义强调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是非常正确的,此点在预防、治疗上容易忽视,也是目前治疗较晚、较重脑瘫的主要方面。肌肉骨骼问题早期预防、正确干预可以完全避免发生。
脑瘫主要见于高危儿(约占10%)。高危因素多数是可认知的,如高危孕妇,宫内感染,多胎妊娠,试管婴儿,早产儿,宫内缺氧或出生时有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期重度黄疸,低体重儿(<1500g),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约有1/4脑瘫孩子高危因素较难认出或查出,特别是基因异常所致的发育缺陷。脑瘫发病率欧美国家多为0.2-0.3%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脑瘫见于所有国家及各种类型家庭,大约每300个出生的婴儿中就有一个脑瘫。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在3‰左右,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普及,基层医疗抢救能力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新生儿存活率,但是小儿脑瘫的发生率确稳中有升。脑瘫患儿中,男孩略多于女孩,男∶女为1.13-1.57∶1,城乡差别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