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每次读到八十回以后,就开始出现浓烈的违和之感,不光是笔力和技巧上的差距,据我的感觉,情节上的设置也是大违曹翁本意的。这篇文,我只想谈《红楼梦》结尾部分,按曹雪芹的行文风格,会是如何发展的猜想。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首先说明我的结论,《红楼梦》的续写大致符合作者曹雪芹原意,但应该比这个惨多了。下面予以分析。
首先,《红楼梦》的结局,在第五回已经大致清晰,作者通过《金陵十二钗》的册子便将各人以及整个贾氏家族的命运呈现。全书的结尾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就是《红楼梦》的结尾,而书中个人的命运,也在第五回说的明明白白。从这一点上看,高鹗的续写差离并不大,例如元春的确是“大梦归”,探春的确是“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妙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污泥中(被强盗掳走)。”巧姐儿的确“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刘姥姥救济)。”但是,贾氏家族最终却“沐皇恩延世泽”,这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预示是不符的,所以我认为曹翁地本意已经是很惨的。
其次就是整部小说的走向问题。如果按照一般小说的情节,都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如果按照这个分法的话,前五回则应当是本书的开端,第五回宝玉游幻境是贯穿全书的线索,从第六回到第七十四回,应该是本书的发展部分,着重描绘大观园世界的美好和封建社会的腐朽,而自七十五回开始,则是本书的高潮部分,着重写大观园美好纯洁世界的幻灭与贾氏家族走向覆灭的过程,不信请看:
第七十五回: >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在本回中,适逢中秋佳节,原本是大家团圆的好日子,此回先写宁府开夜宴,三更时分,换盏更酌之际,忽闻墙下有人长叹之声,但贾珍呵斥几声,并没有人答应,然后此时一阵风声,“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风气森森,必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
在中秋佳节之际出现此异兆,实在是预示凶兆吧,再者,宁府乃是贾家宗祠所在地,出现这样的征兆,是不是暗示气运呢?接着看荣府,虽然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但是,设宴之时,一个大圆桌“只坐了半壁”,此情此景,贾母笑曰:
“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
此处由一家之长的贾母说出口,真是彰显将散之兆。
紧接着第七十六回,湘云黛玉凹晶馆联诗,两人由“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这等描写繁华盛况的句子,逐渐转到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等颓败凄楚之言上,并且两人感叹身世艰难,有如下之语,悲凉之意顿生。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就有许多不遂心的事。”
第七十七回,晴雯便在“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状态下被赶出去,然后宝玉跑出去偷偷探望她,当时情景如下:
此时多浑虫外头去了,那灯姑娘吃了饭去串门子,只剩下晴雯一人,在外间房内爬着,宝玉命那婆子在院门了哨,他独自掀起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幸而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悄唤两声。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停。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
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哪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
读到此处,真的是为晴雯痛哭!当夜,晴雯就死了。在七十八回中,宝玉在伤感与悲痛中写下了他的巅峰之作《芙蓉女儿诔》来。
第七十九回,惨状继续,性格温煦软弱的贾迎春嫁了“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的中山狼孙邵祖,自此大观园中,紫菱洲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连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得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而此时,连横行霸道的薛蟠也娶了河东狮夏金桂,可谓是上下都呈现不顺景之象。
自此回,曹翁原著便已经绝了,我们可以看到,从第七十五回开始,贾府已经呈现将散之兆,这股悲凉之意已经呈现在书中每一语句,所以,我想曹雪芹如果写完全书的话,一定在八十回后会呈现更快的分离解析之态。但可惜曹翁原著就这样遗失,实在是一大憾事!在高鹗续写的部分中,从第八十一回,便开始描写颇显旺相的四美钓游鱼之事。
只看情节的话,续写的部分还算依附曹翁本意,但是其中的味道却不知差了多少,只举几个例子。
第八十一回,迎春归去之后,宝玉便说了这样的话:“却这两夜只是睡不着。我想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那里受得这样的委屈。况且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向来不会和人拌嘴,偏偏儿的遇见这样没人心的东西,竟一点儿不知道女人的苦处。”乍一看这番言辞,觉得颇像宝玉说的话,但是仔细一考量,宝玉怎地会如此通世务?闹出点旁人无法理解的动态才是他的风格。又例如八十二回袭人的一番心思,忽又想到自己终身不是宝玉的正配,原是偏房。宝玉的为人,却还拿得住,只怕娶一个厉害的,自己便是尤二姐香菱的后身。......那黛玉是个多心人。这一番心思,也不像袭人,袭人是一个最老实本分的,她只会安守本分,不敢作这些激进的想法。
总之,细细读来,八十回以后,虽然情节展开基本合理,但全书的圆融之意已经全无,不像前八十回那样浑然一体,按照曹雪芹的风格,我猜想,一百零八回是比较合理的篇幅长度,并且,贾府以及大观园的幻灭是绝对的,无法避免的。但这颗文学史上的明珠,终究没留下全部面目,除了遗憾,再无它言,从此再无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