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刚考了《金刚经说什么》的开始部分,还没有细细的完全领会。南怀瑾大师在讲解第一品的时候,这样说了。人总是无事生烦恼,人生也是生活着无尽的烦恼。我们处于现在的这个环境就感觉到了厌烦,于是我们就很期待换一个新的环境,待我们终于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我们又会陷入和之前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烦恼。烦恼中来烦恼中去,总是不得解脱。如果换一个比较浅显的例子,我们喜欢在一个环境下工作,待出差后,到了另外一个环境下后,如果稍微恶劣一些,我们就会感觉到不爽。然而,如果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心理的物理化学种种反应不一样,也就是角度不一样,这个环境还是这个环境,树还是树,怎么能说有什么变化呢?眼前荒郊野岭的树木不也一样生出别有一番滋味的气息吗?再比如,性格内向的不怎么爱说话的人,一旦置身于一群外乡人当中,心中难免会感觉到各种各样的不爽和不适,他总是感叹环境的不公,无法施展出作为内向人特有的才华,尤其是要和周围部门的同时打交道的时候,越是会感觉到入了狼窝了。我们这样类似的俗世的烦恼人总是在寻求各种法门的心安!然,殊不知,求心安处在自心。一切的一切都归于自己的那颗心,要让那颗 “心” 先住下来,住下来即是安下来。如何住下来? 就是让自己以最初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物,或者是以 “空” 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事物。便如眼前这极度让人讨厌的人一般,我们讨厌他,是我们 “着相” 了。他本事是个空空的事物,他独立存在或者不存在,与我们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空” 的意思不是虚无,而是小,对环境来说就是无限大。我们面对这些以前眼中的“恶霸”时候,看空了,就无所为畏惧或不畏惧,讨厌或不讨厌。因为彼时,我们的角度不一样了,我们的“心”住下来了。
让心“住”下来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精进”便是一种,所有的事情都集中于眼前,心念止于一点,心便也住下来了。当我们每天要面对繁琐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将环境和人事看“空”的本能,就不会为烦恼事而无法住下来。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啊!
今天刚看这本《金刚经说什么》,确实破除了我以前很多对佛教、佛法、中国禅宗的一些偏见和误解。
1、关于和尚化缘。我记得以前小时候家中有人来化缘,很多人明明是不愿意去施舍,但是碍于得罪佛祖和菩萨的畏惧心理,来着不惧。特别是如果和尚进了家门,却因家中人不再而没有给与施舍的话,那心中更增加了一些对未来不详的担忧。这便是对比丘化缘之事的最大迷信。和尚化缘只是他们的一种习俗和生活方式罢了!
2、看现在各种电视剧或古代的一些小说。其中充斥着各个人物因为家产败坏或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或者恋人弃他而去,或者家国毁灭等等,于是厌倦红尘,遁入空门。好像非得如此才行,而泰国、缅甸的佛教徒则是从小便要去寺庙接受佛教的教化等等。我那个时候还狠狠的嘲笑了泰国、缅甸的佛教了呢! 现在看来是纯属无知,佛教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去出世,去当和尚,而是去追求自我的成长,是属于人的成熟和成长的。这难道是出世吗?出世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只是为了减少个人修行过程中的烦恼事。而因个人际遇原因便遁入空门,这种空,也是对环境和人事的看空,但是确实空虚的空,虚无缥缈的空,悲哀悲凉中的空。这和佛教中的空,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还是完全对立的,如果他无法放下心中所念的话,永远无法看空这一切,也就永远无法成就大德。从这种角度上来看,金庸这老小子对佛教还是深有研究的啊!
3、关于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我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看重大乘佛教的,虽然那个时候对佛教一无所知,连一本佛教相关的书都没有看过。但是我知道大乘佛教是先度世人,再度己身。顿时觉得在这个昏暗的社会,多么的高尚啊。到后来读了几本书,比如《根、道、果》《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后,这些都是由小乘佛教的长老们写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修持、禅定等方面的内容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修行达到这样的地步,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大乘佛教虽然说是先度人再度己,但是却是出家人,如何能够度世人!于是又觉得小乘佛教很好。到现在读了一小段的金刚经,听南大师这么一说,大乘佛教能够诞生出这么多的关于修行的方法,无论是净土宗还是禅宗,其中所用之法背后都是有着遵循自然规律的合适推导的。绝非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大乘佛教威武啊!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诗大家都认为非常的好,我小时候很早就知道非常好,你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么好?我便说不出来原因,或者只是说他听起来逼格高啊,好听啊之列的。但是,现在,我懂得了。为什么好呢?因为从本质上,六祖慧能体悟到了极为高深的 “空” 的境界,空的境界非常高。慧能大师看待事物真正做到了“空”。
5、去寺庙参拜的话并无不可,但是你要明白你是为了啥而参拜。如果参拜是为了佛祖和诸菩萨保佑你了除烦恼之类的,那就本末倒置了。了却烦恼只能从自己心里头找,你从佛祖那里岂能找到?! 寺庙设一些香火钱,我们可以给,但那是感恩佛祖,感恩他2000前就悟出来的佛宗法门。而不是为了多给一些香火钱,佛祖会给你加持、会保佑你升官发财。这个缘由务必要想清楚。
对佛经了解越多,我对寺庙的神圣感和庄严感就越少,佛祖和菩萨在我眼中就不再是威严的、不可僭越的,而是亲切的、慈祥的。进寺庙,可能更加是一种感恩的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