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幼儿园的儿子跟老公同事的孩子分在同一个班级。有一天,我在班级群里问老师要了她的照片,想让孩子提前熟悉一下老师,又问老师:“孩子入园是否可以带着一家三口的照片?”“或者是否可以带着孩子喜欢的安抚玩偶?”以期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然后,老公的同事说我好搞笑,并对他说:“男孩子,不要这么对他。”
这代表了一类人对养育男孩子的态度:不对他们有太多情感上的关注,才能有益于他们成为一个男子汉,才能让他们更加坚强独立。
还有一类人,对养育男孩持另外一个态度:男孩女孩都一样,在各方面的发育上都没有差别。
《养育男孩》这本书,是我第二次看,今天阅读的内容,比较受益的是—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睾丸激素对男孩的影响,男女孩大脑的差异。
书中将男孩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温柔岁月)。在这一阶段,男孩女孩的的性别差异并不重要,我们也不应该强调性别差异,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他提供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这一点在对待男孩女孩上是一样的。男孩也需要无尽的爱,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爱”。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表明:分离更容易让男孩产生焦虑。于是作者认为,男孩不宜过早入托,三岁之前应该待在家里。
关于入园早晚这一点,我倒不是完全赞同,要视家庭环境以及孩子发育情况而定,而且书中只是说大部分情况,但孩子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第二阶段是6至13岁(学习成为男人)。这一阶段,男孩的爸爸变得更为重要,男孩也更喜欢跟爸爸待在一起,也是爸爸在孩子心中树立形象的关键时期,但母亲的角色仍然不可缺席,把握好这个度尤其重要。
第三阶段是从14岁到成年(向男人转变)。这个阶段男孩的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体内睾丸激素增加至以前的8倍,此时的男孩好辩、焦躁、喜怒无常。父母在这个阶段不再是主要的,但男孩子需要一个引导者的引领,以便让他们迈向更广阔的世界,可以是孩子的男性老师、舅舅、叔叔或者表兄堂兄。这个提议,在现代社会变得比较困难,作者在书中也提到这个现象。
所以,性别差异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产生男孩与女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睾丸激素
刚出生时,男孩的睾丸激素含量相当于12岁男孩睾丸激素的含量,出生后几个月会下降到出生时的1/15。
当男孩长到4岁时,睾丸激素激增—达到之前的两倍,所以当男孩长到5岁时,会对战斗、英雄行为和冒险等需要大量精力的事情非常感兴趣。5岁后,男孩体内睾丸激素会下降到一半,这个时候他会稍微安静一些。
11~13岁,睾丸激素含量再次激增—达到蹒跚学步时的8倍,男孩的身体也会快速成长。此时,男孩的精力会过于旺盛,需要有充足的运动来释放。
睾丸激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男孩行为的变化。
二、大脑发育的差异
众所周知,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男孩大脑的右半球的内部连接发达,而与左半球的连接较少(数学是大脑右半球负责的活动,所以会有一些男孩擅长数学的情况。),而女孩大脑左右半球的连接异常发达。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后天的练习是可以帮助大脑进行连接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比如我们成人,大脑也需要锻炼,经过锻炼就会进行更好地连接,所以大脑就像肌肉,会越用越强壮,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书中也强调,这些差别只是细微的,这些区别只是一种趋势,这种区别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所以我们不必把这些看成是男孩或者女孩的局限性,不应该贴上“女孩不擅长理工科”“男孩不擅长语言,也不擅长情感表达”的标签。
因为此种差异,家长应该注重培养男孩以下技巧:
1.怎样通过面部表情来判断别人的内心感受。
2.怎样交朋友,加入别人正在玩的游戏或正在进行的谈话。
3.怎样读懂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例如,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生气,需要单独待一会。
作者又提到,男孩的智力发育较为缓慢,比女孩晚6-12个月,所以建议男孩晚入学一年,以免让他们在与女孩一起时,产生自卑的心理。晚入学,实现的可能性不大(霍思燕能做到,人家可选择的多啊!),大多时候没太大必要性,但是家长和老师应避免将其与女孩比较(避免与任何人比较),肯定孩子有他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即可。
另外家长要注重男孩语言的发育,多跟孩子讲故事,给他们朗读,多和他们说话,多给他们解释事物等等。
了解男孩,才能更好地养育男孩,不要因为先天差异而局限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