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当代文人中,我最崇拜鲁迅。有人说,鲁迅是戴着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社会的。对此,我深以为然。鲁迅的作品也因此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经典之中的经典。
然而自己很不幸地读书之后又教书,沉重的应试压力之下两耳难闻窗外事,渐渐远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视野狭隘如井底之蛙,生活工作如盲人摸象,又谈何诗和远方?当然更谈不上引领我们的未来走向未来了。
当在简书第一批付费连载中看到“认知”字眼时,我犹如看到了黑暗中的一束光,于是毫不犹豫地付费阅读。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庆幸遇到这样用心的作者(吴晓布又名驴光掠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曾经信心满满地攥着一把自以为无所不能的“锤子”,却为满世界找不到适合它的“钉子”而抱怨不已……
吴老师的认知升级为我们画出了一个涵盖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脑科学等六个不同领域的“认知科学六边形”,任一学科的知识他都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真让我心服口服。“自我同一性”“思维自动化”“反省性智力”等一个个原本遥远而陌生的概念,都渐渐变成了能为我所用的“锤子”。
原来只有拓宽认知,才能使自己手中的工具百变而万能。
我曾经像一个怀抱着高大而虚空的理想的“堂吉诃德”,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左冲右撞,却屡屡碰壁,贻笑大方……
吴老师的连载中从面试、沟通、职场进化一直到怎么写年终总结等一系列职场秘笈让我这个外行也大开眼界,也洞烛幽微。原来,职场才是真正的学校啊!吴老师实战经验真是太丰富了,从软件工程到企业管理,从市场决策到摄影爱好,都能津津乐道。只是我不懂,如此毫无保留,不怕人家干掉他么?真是艺高人胆大啊!但我真的懂了,现实中的摸爬滚打才能练就真本事!
你是否也面临职业的瓶颈与倦怠、中年的焦虑与危机,习惯性地沉沦在平庸的舒适区而浑然不觉……
吴老师尝试切入人们的“痛点”,他十分贴心地提醒我们不要由于自己的习惯性认知轻易就掉进一个个足以扼杀生命的“坑”,经验固化,逻辑漏洞,知识焦虑,知道做不到……即使后知后觉也远胜无知无觉,我们不要做那可悲的“喜马拉雅的猴子”。
你是否也为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化大潮裹挟而不知所措惶恐不已?人工智能区块链一拨又一拨的冲击是否已经让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链条式学习,交叉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归纳法,演绎法等一个个专业的术语帮我们打通了人类思维和机器思维,原来人机一体,思维共通。无论人还是机,我们较量的焦点都在认知和思维的方式,优化认知思维是我们追求的不变的方向。这样对未来我们就有了更多的确定性。
最让我佩服的是,吴老师运用第一性原理,将复杂的认知最后简单地归结为理性和人性,哲学与文学。
他抽丝剥茧循循善诱,让读者一步步领悟思维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既釜底抽薪,又云淡风轻。读后不仅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紧迫,更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喜悦。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完全理工男的吴老师谈人性,谈文学真是太有一套了,让我这个中文系的望洋兴叹,无地自容。哎,还是赶快学认知吧,或许还来得及!
更值得感谢的是,吴老师为我们这群热爱认知的人建了一个“万能”的微信群,聊天聊地聊认知不亦乐乎。吴老师成为我们免费的百科全书,正是在这种“闲聊”中,让“知”渐渐渗透入骨从而自然化而为“行”。总之,我受益匪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吴老师是一个孤独而执着的探索者,他是智者,更是勇者。他精益求精,不断打碎又重组,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人生的经验教训倾囊相授,只为让别人少走弯路。最让我吃惊的是,为唤醒大家的反思意识,吴老师现身说法,毫不吝惜地分享了他最隐私的过去。哈,这作者也真是够拼的啦!
走在路上,我们都需要一只能眺望远方的慧眼。感谢吴老师借给我们的这第三只眼,让我们发现了自己潜能中的一个新大陆,走向一个更加开阔美好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