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聚才引才,首先需要认清人才分布与流动的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域和行业历史发展的原因,人才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不均匀性和行业不平衡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不加引导和干预的状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才洼地和产业短板。万马奔腾,国内国外双循环、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基础,而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完整的人才链作为支撑。因此,正视人才洼地的“无人区”,培育短板产业的“梧桐树”尤为必要。
上下同步,以国家战略引领产业人才布局,上到战略精心谋划,下到一线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7日至28日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民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产业人才布局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的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国家工作大局在哪里,就要把人才往哪里汇聚;国家战略需求在哪里,就要把人才往哪里吸引。对于国家急需紧缺领域的“无人区”,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落脚到一线的具体举措,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人才布局,谋在当下,福荫后人,功在千秋。
内外兼修,以制度文化营造聚才引才氛围,内化于心完善制度,外化于形彰显温度。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号召极大地鼓舞了用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了市场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同时要求用人主体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另一方面,总书记指出,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和更大资源调度权。聚才有力度,引才有温度。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重要考验,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瓶颈所在。人才问题,本质是解决人的需求问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类需求包括五个层级: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友谊与爱情),尊重和自我实现。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有利于鼓舞科技人才进军短板产业的无人区。
点面结合,以产学融合提升育才留才能力,着眼于点树立高地,立足于面带动区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逐步完善的产业链对我们自主培养的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人才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从地域发展上来看,总书记指出,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雁阵格局”,既是全国人才布局一盘棋的具体体现,又是集中资源培育“领头雁”和“战略支点”的重要部署。从团队培养上看,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对于重点领域和产业的“无人区”,积极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带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调动好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