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某天正午去食堂的路上。
刚走到图书馆门前的柚子树下,一个青春期的男生莽莽撞撞地闯进眼里。
他的目光确实锁定在我身上,我确定。
我身边没其他人,夏天的广场阳光明媚,太阳耀眼得让人无暇顾及这样年纪的眼神。
他想干嘛?欲言又止,欲行又停。我抬起眼直盯盯地看着他。
“同学,不好意思,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孙子兵法》有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干哈,要加我微信吗?”
我面无表情,内心狂震地反问到。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前,老夫二十年来可从来没有被如此直接地要过联系方式。
等等,诶,我今天不好看啊!
“哦不是,是这样的,我想在你们学校图书馆借一本书,我可以在你这里押50块钱,到时候一定还,你能帮我借一下这本书吗?”
回顾那些曾被我莫名其妙搭讪过的脸,像是在山里漫步偶然涉到一条小溪。有的溪水汇进我生命弯弯曲曲的河流,有的溪水只是在那短暂地相遇瞬间便是分流。
抬脚,即是离别。
我保证,这是我见过最奇怪的搭讪。
信息量太小,我没办法通过一句话就无条件地帮助陌生人,虽然他选择了我。
哦,明白。那你要借什么书?你不是我们学校的吗?不是我们学校的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借书?为什么不去省图书馆?为什么不直接在网上买?你等会怎么进去?你知道你要的书在哪一层楼吗?
就这样在我一步步追问下,才慢慢明白他的情况。某学校学生,准备研究生复试,离我们学校比较近来借一本复试专用书(虽然他不确定这里到底有没有,准确地说是他不太清楚要借什么书,或者是不愿意透露?)。
在我狂轰乱炸的问题后,表示:“没问题啊,我很愿意帮你啊,但我正准备去吃饭呢。”
他:“我也没吃,在你帮我借到书之后,可以请你吃饭。”
“好啊好啊,但是现在已经一点钟了,我必须去吃饭,走吧。”
于是带着他继续问他的情况,刚走到五分之一的路,他显得很着急,表示准备复试时间很紧,可以给我一百块让我先帮他借书,然后请我去吃饭。
来来往往地年轻学生,脚步匆匆。没有人会闲得蹲在一边,看这两个在路中间僵硬住地人。
于是我定定地看他最后一眼:“对不起呢,我觉得我可能没有时间来帮你,要不你找另外的同学吧,肯定找得到的!祝考研顺利啊,加油!”
然后,转身就去吃饭了。
二。
他叫住了我。
“喂,同学,刚刚是我骗你的,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麻烦你把微信号给我加一下吧。”
全文结束。
三。
恩,上面是编的。
四。
然后我转身去吃饭了。
走出十步,仿佛又听到那句话:“同学,不好意思,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那张害羞局促的脸早已从我的印象里完全抹去。
五。
没错,我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我乐于助人,我爱做志愿者,我享受帮助别人。
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善良都应该是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的。
我拒绝帮助他理由如下:
1.他给我的印象不好。逻辑不清,待人不真诚,不完全告诉我他借书的理由,最后想到用钱来促使我帮他,虽然他确实有苦衷,但我确实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2.如果我是大一,也许那天就答应了。但是那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两点上课,我不能不吃饭去帮一位陌生人,也没办法做到用上课时间去帮他。
3.如果是我去借书,我一定会调查好所有的情况再出手。
我见过太多善良的人了。
那些帮人带饭的同学同事,那些借人抄作业抄试卷的学生,那些从不吝啬于给埋着头跪得笔直的失学少女钱的路人,那些抬手指着远方不知名焦点的本地人,那些让座位的公交车人,那些在轻松筹里捐赠过的网友。
因为我啊,是那种看到有人提着很重的东西,都要上前帮忙一起抬到六楼的人,是那种走在路上听到别人对路线的疑惑都要回答的人,是在超市里陌生老爷爷找不到生产日期都一定要帮他找到的人。
我们都是善良的人吗?
我也见过被人问就是不愿意讲解只顾着忙自己事情的同学,那些拒绝扫码的地铁人,那些争前恐后挤着上公交车的大爷大妈,那些拒绝帮同事完成他并未完成的工作的上班族。
因为我,是那种很轻松地回答同学“我不知道”的人,是那种被问到某个通知时会说“你可以自己看一下”的人,是那种临近下班,也不会再多花一秒钟帮助同事的人。
我们都是自私的人吗?
认知总是有局限性的,当下的环境当下的心情都会刺激你做出当即反应。
活得潇洒自在,必然就会有潇洒自在的代价。
就像是拼命地挤出海绵里的水,善良和自私荣辱与共。
“我不喜欢那种太善良的人。”
我希望所有人眼里的我都是善良的,唯有你,百次千次万次看我都无比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