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个胆小的人,胆小到不可思议。成绩向来很好,但小学毕业的时候,担心考不上初中(其实大家都上初中了),初中毕业的时候,担心考不上高中(最后考上了当时并不好考的中师),竟然!毕竟,在别人眼里,我是学霸呀!考省教育学院,又是担心,但略微有了点底气,结果成绩下来是全部考生中的第一名。
工作后,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担心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在备课上用功到无以复加。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12点以后睡觉几乎是常态。做教科室主任?饶了我吧!我连教研组长都没有勇气去做,在成都大概做了一周多吧,就辞掉了。
我想,对我来讲最好的生活,或许就是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呆到老。但是,我竟然成了一个教育吉普赛人,到处漂流。在漂流中,一颗脆弱的心,渐渐的变得强大起来。
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有时候会化作另一个人来问自己。答案出奇的简单,因为无路可走。当你羞于像一个懦夫一样,转身走回去的时候,你就只有一个选择,向前冲。
在这里,有一个人(即我以前在苏州认识的营姐)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有一次我问他,作为一个台湾女人,在大陆孤身闯荡,怎么度过这么多艰难?她说,在人生中的许多时刻,她都告诉自己,大不了一死。然而,与死亡相比,眼前的许多事情,还不至于那么的令人绝望。于是,一天天的捱下来,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者。
后来,每当生活充满压力的时候,我就用这句话来自我激励。我会仔细分析面临的困境,然后,安慰自己,事实与对事实的感觉是两回事,今天看起来觉得要死要活的,隔些日子一看,或许云淡风轻。
回头一看,往往正是如此。
之后数年,我就养成了在困境中自我分析的习惯。而每一次自我分析的结果,都会让我增添勇气,去主动面对,而不是逃避。举个例子,如果我在一个地方跌倒,就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爬起来,绝不轻易离开。或许,这种倔强,也是我生命的一个特征。包括在一些令人难堪的时刻,我也会尝试分析情境,分析自己的心理,尝试各种可能的反应,而不是一味的顺着本能。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我,许多别人惊慌失措的场合,我却感觉到一种平静,并在平静中感觉到一种反激出来的力量。仿佛内心有一种声音:向前冲,大不了一死。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看到许多人的恐惧,掩藏在许多无所谓背后的恐惧。有时候,这更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写(应该是说)下这些,是与一位新老师交流时,感觉到她在职业生涯之初面对一个班级时的恐惧。我想,这也是我曾经经历过的。
这么说,我似乎变成了一个坚强、坚定、但大的人了?当然不是,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比白天更强烈的感觉到我是我。那个胆小的我从未消失,很多时候,它化为我做事的谨慎。更多的时候,我不是不恐惧,而是承认它,面对它,分析它。并且,内心有一种更强大的声音去和它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