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第一篇关于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的笔记中,我们谈到了这本书的架构,也开启了第一章的笔记记录。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讲的是有效率的读书,第二章讲的是边读书边做笔记,第三章讲的是牢记读到的内容,第四章讲的是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第五章将的是读书对人生影响产生的实例。
作为第二篇读书笔记,我们来继续聊聊关于做笔记,和牢记读到的内容这两大部分。
01 边读边做笔记
首先谈谈如何记录读书笔记。本书的作者给出了两种实用性方法:第一种是在书中涂画,包括了划线、标记号、注明文字、贴标签、书页折角...这种方法,我们从小用到大,已经非常熟练了。第二种方法就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我们记录读书笔记。
关于第一种方法,在书中的涂画、标记,然后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关键信息。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在笔记本上写基本信息,包括了:书名、作者、笔记制作日期、读书开始日、结束日。
其次:
1)直接摘录一部分书中的内容
2)做摘要,分项罗列
3)写下自己的感想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有何感想?在我看来,这部分,与我们剖析的上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葱鲔火锅法”读书笔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两相对照着分析学习。
关于第二种方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思维导图是什么呢?思维导图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来辅助阅读,有什么好处?
1)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清楚思路
2)大幅提高构思水平
3)提高记忆力
4)容易产生新的创意
5)可以简短地总结大篇幅信息
6)增加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
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呢?我们可以参照下图的方式。首先在最初始的节点上列出书名。然后在第一层级的枝叶上,列上章节名。然后在再次一节的枝叶上,列上每一章中的子节的标题、副标题...就这样层层延展下去,可以在思维导图树上,非常清晰的列出每一章甚至每一节的关键信息:
02 牢记读到的内容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惑:明明看书很认真,该记得笔记也好好记下了,为啥过一阵子又完全记不得这本书里到底讲了啥内容呢?这不是白读了吗?
这其实很正常。如果不是相当有意识地想要记住书中的内容,是很容易遗忘的。因为人类大脑的构造就是善于遗忘的。
大脑是如何遗忘信息的呢?我们来看看下图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它能非常清楚的将这个过程表示出来。这是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一种现象。
既然人类的大脑这么健忘,那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牢记住书中重要的内容呢?有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反复看这段内容。对于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反复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尤其是当开始遗忘时,通过重复记忆,曲线会回升。过一段时间,遗忘曲线会再次下降,再次反复后,又开始上升。
阅读也是如此,通过不断重复,就能记住书中内容。如果只读一遍,很难在脑中形成记忆。
反复阅读还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而且,反复阅读能让我们品尝到不同的阅读深度。第一遍也许只是在大脑中稍微过了一遍,知道有这么回事。那么第二遍,我们可能就开启了加工和复述机制。第三遍,也许就开启了延展性阅读,大脑的触角伸到了很远很远...每一遍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到达不同的深度。
除了反复阅读助于加深记忆外,作者还告诉我们,读书时要学会丢弃80%的内容,找出重要的20%。不要认为什么都是重要的,必要的。找到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部分就够了。
还有,我们可以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进行阅读。那就是,阅读一本书时,时刻想着,我待会儿要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我应该怎么去阐述?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读书,我们会读得更加细致和深入,同时要求自己务必理解每一部分的重要内容,反复揣摩。因为只有自己理解透彻了,才有可能加工好,分享给别人。因此,带着分享的目的进行的阅读,会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以上是关于“做好读书笔记”和“牢记读到的内容”这两章的读书笔记。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 —《实用性阅读指南》2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第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