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两个教育故事。
第一个是陶行知喂鸡的故事。陶行知做报告时,掏出一只大公鸡,他先按着大公鸡的头去吃米,大公鸡不肯吃,强烈反抗。然后他又扒着大公鸡的嘴往里灌,大公鸡还是不吃,拼命挣扎。最后陶行知把大公鸡放下,大公鸡自己就去啄米吃了。陶行知通过喂鸡为现场听众上了生动的一课。
第二个是4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后,先后用4颗糖奖励这名同学的正确行为,让男孩感动得哭了,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他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个故事说明教育如同喂鸡,吃米本是公鸡的需求,强行让它吃,它就会反抗。而只有自由自主,它才会主动去吃食。教育也是这样,知识本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如果硬压着让他学,灌输着让他学,同样会遭到学生的抵制。如果让他自由自主的去学习,他才有了内在的动力。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太满,要善于留白,让他自由自主的主动去学习。第二个故事说明教育不是说教,而要用教育艺术,用肯定和鼓励唤醒孩子的良知,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老师总是习惯于批评说教,认为这样就会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灌输式的批评说教往往难以奏效,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
陶行知先生的两个教育故事,充分说明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唤醒学生内在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唤醒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良知,自我觉醒。而如何唤醒,则又体现了教育是一门艺术。
如何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呢?
最近到青岛五十八中高新学校小学部听了三节一年级语数英课,有四点感受。一是课堂充满安全感,教师教态自然,笑容始终挂在脸上,充满亲和力。孩子们大胆发言,错了不批,不笑话,创造了安全感。二是课堂富有感染力。整个课堂教学流畅自然,教师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学生全神贯注,参与度很高,感觉教师是在享受教学,学生是在享受学习。三是课堂游戏化。教师借鉴游戏的形式,设置了闯关游戏,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增加了孩子的成就感、吸引力。四是课堂效率高。既有自主,又有合作,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安全感、感染力、趣味性、自主性、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五大要素,安全感让学生敢讲敢说,感染力让学生快乐参与,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效性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这就是高效课堂。
透过这三节课,给我们三点启示。其一,教学实际是综合运用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唤醒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就是教兴趣,用兴趣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渴求引导出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参与。其二,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级目标,第一级是教知识,教会;第二级是用知识,会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能力;第三级是出产品,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内容后动手制作出作品。所以我们要把知识课堂变成能力课堂。其三,减负,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才是提高作业质量。课堂效率提高了,再有作业是锦上添花,课堂效率低,再加上作业标准是增负。(2022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