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我领到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发现居然有145元之多(后来才知道是两个月的工资),很是高兴。结果除去花了35元请几个哥们儿大吃一顿外,其余的则都在一次书市中散去了,记得一本是一个国民党中将的《围剿长征亲历记》、一本《中华思想宝库》、一本《东方思想宝库》,此外还有一本书目,计105元,抱了满满一怀,回到家中囊中羞涩的就只剩五元钱了。
其实,后来也有后悔,觉得书真的是好贵哦!于是,再去书市便经常是只逛不买或是到书店去蹭书看。那时,民营的书店几乎没有,在我所在城市的新华书店旁有一个旧书市场,那里便是我多经常光顾的地方了。曾用1元钱淘得一本浸了点水的《毛泽东诗词选》,甚是喜爱,其中大部可以背诵的,可惜后来就遗失了。
大学落榜后,我还多了一项“自学成材”的任务,自然一个月的薪水是不好买多少书的,旧书摊(基本上都是论本卖)自然成了“淘金寻梦”之地,不少自考书都是从中得到的,运气好的话,一本定价40多元的书,只要5-8元就可得到,每买到一本辅导书就像是捡了钱似的。那时,盗版还不猖獗,不过后来,就明显感到了书的质量问题,让我有些讨厌这些书商了,因为,我要经常的与辅导书上的错误答案做一番坚决的斗争。
后来怎么就做起书的生意来呢?这还是缘了一次郑州之行,那时工作不顺,心情实在郁闷,做羊毛裤生意的二哥正好缺帮手,我便请了假。说是帮忙,其实也做不了什么,就是点点货,发发货什么的,整日在租住的小屋无事可干,正巧二哥给了50元零用钱,结果,可想而知,又一气买了五本书,还记得是两本一套的文白《资治通鉴》,一本《鲁迅散文集》、一本《中华诗词鉴赏》、还有一本叫《精美散文》的集子,恰是是这样的一次机缘使我将书与商结合在了一起。
回来后,我忽然发现那些书在我们那里每本至少也得卖到20多元,也就是说,我若把那几本书卖掉,至少可以挣到50元,没有多少商业头脑的我,还是不由得想到了,为何不贩批书卖呢?一来可以解决喜书不得的尴尬,二来也可以解决“马无夜草不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