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大部分人都是三分钟热度
大多数人听了一个好讲座之后总是激情澎湃想大干一场,后面却因为现实而止步不前。我佩服曾今一个人说的,我的讲座只要有一个人听了并去做了,我就是成功的。如今太多人去追求炫酷,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并养成惯性思维,所以听到一些东西会笑。有谁能深入思考之后,下去就不再笑了呢?这就是我对当代一些人的悲哀。质朴和实用的东西也变得需要勇气才能做到,岂不是本末倒置。
2总结:
一,
能想到的几个点。一,30天集训,人生也许有时候要拼一拼,而拼的时候就那么几天就行了(他之后不是各种享福吗?),二,而这拼有时候要找对路,罗永浩是适合当老师的(虽然俞敏洪当时断定他不适合),三,而罗永浩各俞敏洪有“过节”,这个书里没讲具体是什么,留待查百度。四,罗永浩,“忍不住”的真诚,对自己以及对他人都耿直地真,反而成就了他。五,要去大地方,她姐姐鼓励他从小地方到了北京,刚好新东方这个平台崛起,(从新东方也确实出来了很多现在的名人老师,艾力,李笑来,古典,罗永浩等),所以要去大地方,更多机会,恰好的新东方,恰好的网络网红。
二:罗永浩
没有高学历,就是到了30岁还是一事无成还是没有积蓄(甚至到了35岁也是花光家里积蓄),但是由于他“真”,由于他真的确实有实力,由于他有持续爱折腾的持久力,他本身积累了自己的特长天赋实力,再加上他积累的口碑(网络上)和人脉,再加上他的学习力(本身聪明也大量阅读自我学习)所以,这样的人,不怕不成功,甚至,他敢跨行,做什么都成功,昨天(20170509)他的锤子科技刚刚有演讲发布会,乔布斯一样的精神,这也是他真的无所畏惧,的自信的源泉。
再总结下对我有用的地方:一,真做自己,做真的自己,真的自己不怕,不怕这个虚伪丑陋骗子的世界,而你要真,要“极真”,就是打通了自己,做最踏实的自己,这样你也拥有最强大的自己,也往往是最真的人才是最强的人。
三:勇敢做真的自己之后
不管是学问学历,还是人年龄大了没钱,都不太怕,这个时候要去“大地方”,要去崛起的平台,,这听起来要有点运气,怎么应对???正如古典说过的,不断大量的去做,去做那些高概率成功的事,做一个百分六十成功的事,还是做一百件概率百分80的事,哪个成功概率大??
以上。
再补充第一段分点的第三点,罗永浩的紧张,别看现在演讲会上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说相声说的自然轻松,刚开始讲课新东方还不是一直克服不了,湿了一地的紧张,最后还是没有用“理性”的心理治疗之类的克服,克服方法只是硬着头皮克服下来,习惯了,自己也不懂其中的具体心理原因,要不是给他讲课的那个机会之前有个更烂更紧张的老师,,结果会是如何。。
四:很多时候罗永浩的成功并没有怎么“努力”
虽然集训三十天那些他门口一百多本他认为没有的成功学书,只是他的一时激励用的。之后别人告诉他干学校,他就去干了,不善于处理投资人关读完这一章,觉得罗永浩是特别正直、坦荡的人,并且思维敏捷,不按常理出牌,这也是营销人员具备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很了解自己,对自己在每个时期的经历都自主进行心理引导,比如在新东方闭关培训时,为避免自己半途而废买一些励志书来隔三差五为自己打气。像“每个人都会创造世界,有的是好的方面,有的是坏的方面”这样的语句我觉得非常有哲理,非常有智慧
反思
看了很多舆论反转的例子, 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 我们呼唤言论自由的同时也缺乏理性的思考 ,很容易被媒体或许舆论牵着鼻子走 。
媒体朋友的新闻切入点如果不够客观公正 ,一旦站在某个当事人的角度 ,就容易引发片面的解读 。
在报道当中运用个人主观色彩的词汇 ,而大众就会被这种主观意见引导, 而失去了解事件真相的兴趣 ,转而就自己了解到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方面进行言论或者攻击 。这是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几年前被大量报道。 上百大学生为购买新款iPhone 陷入贷款风波 舆论一片哗然, 斥责大学生群体奢靡享乐, 然而他们没有看到事件的背后,是贷款公司以低首付分期付的方式诱骗大学生 。然后滚出高额利息 ,所以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很大部分会引导读者往他们想要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