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水泥路在我小时候都是泥巴呢,一到下雨天就让我着急,我记得还没修路的时候那头牛踩着的地方是我家种着茭白的水田,还有那幢一半红砖一半泥砖的房子,小的时候就是那样的,现在依旧没变。小时候我是村里出了名的泼辣户,别人家的父母都叫自家的孩子不要跟我玩,可在街坊邻居中的孩子里我依然是老大。夏天一到,哪里的桃子啊李子啊,准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河里也总有我们的身影,儿时的记忆真的怎么也忘不掉。
这里也没有变,这些年村里的老屋陆陆续续的被拆掉砌成新的,可这里依旧如故。外公家的老房子也在这其中,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一个村的,所以这张照片里的老房子多是属于某个叫不出名来的亲戚的。他们有的人在村里另外的地方盖了新房子,有的人由于穷困不得不住在这里,还有的人已经再也回不来,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原因致使这些老屋依然存在。
这座祠堂算得上具有年代感了,从祠堂两边斑驳的墙壁可以看出来,这里见证了许多人的死亡,也见证了许多人的生活。对祠堂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婆婆的死亡,抬棺的人把装着婆婆的棺材抬到祠堂中间,抬棺人小作停顿,亲人们也要小作哭拜,直到从棺材顶上摔下一个瓷碗才抬棺继续走。这大概是某种仪式,那时候还太小,要做什么也只是云里雾里一样,跟着大人照模照样地做着,其实直到现在对于这样的事,我也还是懵懵懂懂的。
好多年没有从这里走过了,除了要必经此路的人以外,也许只有狗啊猫啊什么的会在这里逛来逛去了吧。那条狗站着的地方是一条路,以前这条路看起来可没有这么宽,草也比这长得多,当然垃圾也没有现在多。上去之后左边是两块一高一矮的土地,那时候的草没有如今多,草与草之间总会有空隙,我们会在地上放上伞布来作床,也会把四周的草拔出来放在空地的四周围成一个圈,把这当成我们的家,有人当爸爸有人当妈妈还有人当儿子跟女儿,好不热闹温馨。
右边是别人倒垃圾的地方,那时候我们都不爱讲卫生,却爱捡破烂,所以我们都爱去那里翻翻找找。这下面就住着一户收破烂的人家,起先我们捡来的破烂可以换吃的,后来可以换钱了,几毛钱几毛钱一斤的,可把我们高兴坏了,经常是没事就一起去捡破烂,捡到一大袋就高高兴兴地拖去卖。
左右之间的空地上还有我们的厨房,用砖起一个可以烧火的灶,灶上架着瓦片或半个破碗,我们分工合作,人人都有事做,你去家里拿盐,他去家里拿油,争取做一顿就算不能吃也不能偷工减料的饭菜。
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曾经的一家人如今也都长大了,曾经属于我们的家也都荒芜了。幸运的是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比如记忆里的美好,幸运的是村庄依然温暖亲切,比如那些依然存在的老屋与祠堂。
201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