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从朋友那里借了15本绘本,
刚拿回家孩子就让我给她讲了5本,当把《克里克塔》这本书讲完时,孩子说这本书挺有意思的,非得让我再讲一遍。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的梗概吧
法国的小镇上,优雅的波特太太收到儿子寄来的生日礼物,这礼物竟然是一条大蛇!更为奇特的是优雅的波特太太跑到动物园确认蛇没有毒之后,便把蛇当做孩子一样疼爱起来。然而,你还来不及思考这是否太过荒唐,便被作者引导着进入到故事情景之中。故事很清新,很活泼,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不知不觉间,你会被故事情节吸引。被大蛇可爱的形象、多变的姿态所吸引,渐渐沉醉在故事营造的氛围中,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了,仿佛故事讲述的就是鲜活的随时可见的事情:一心一意照顾克里克塔的波特太的多么幽默、亲切,波特太太和克里克塔的相处多么自然、融洽,能够与克里克塔一起玩的那些小朋友,又是多么令人羡慕!这就是温格尔绘本艺术的“魔力”。
温格尔经常把那些所谓的“负面人物”或大家不太喜欢的形象作为一些作品的主人公,塑造出个性独特、富于魅力的绘本影星。就像孙悟空重塑了猴子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样,克里克塔也改变了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看到聪明体贴的克里克塔,你也许会感慨:“为什么因为我不喜欢蛇呢?”似乎“不喜欢蛇”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对蛇的厌恶、害怕的偏见大概也就此慢慢从心中隐退了吧。从可憎、可怕的事物身上发掘出可爱、可亲的神态,是何等神奇的想象力!翻开《克里克塔》,让我们和孩子一块慢慢欣赏和体验这种想象力吧。
从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
住着一个老太太,名叫路易斯.伯特。
她有一个儿子,在巴西研究爬行动物。
一天早上,邮递员送来了一个奇怪的包裹。
波特太太刚打开包裹,就“啊”的尖叫起来。
原来里面装着一条蛇,是儿子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波特太太担心蛇有毒,于是去动物园查看,发现它是一种没有毒的大蛇,叫做波尔.肯斯特里克塔。波特太太便叫它“克里克塔”。
波特太太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克里克塔,还亲自给他喂牛奶。
为了让克里克塔有回到家乡的感觉,波特太太特地买来了棕榈树。克里克塔高兴极了,像小狗一样使劲摇尾巴。
克利克塔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越长越长,越长越壮。
克里克塔跟着波特太太上街去买东西,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天气渐渐转冷,波特太太把克里克塔受凉,专门为它织了一件好长好长的毛衣。
克里克塔有一张暖呼呼的床,它躺在棕榈树下,做着甜甜的梦。
到了冬天,它兴奋的在雪地里蹿来蹿去。
波特太太是学校的老师,有一天,她带着克里克塔去上课。
克里克塔马上就学会了用自己的身体模仿英文字母。
S是snake(蛇)的S。
e是elephant(大象)的e。
N是nothing(什么都没有)的N。
L是lion(狮子)的L。
M是man(男人)的M。
G是glass(杯子)的G
W是whale(鲸鱼)的W。
它还会用自己的身体来数数。
2是两只手的2。
3是三只小猪的3。
4是小狗四条腿儿
5是五只手指的5。
6是昆虫的6条腿。
7是个小矮人的7。
8是章鱼的8条腿
(但是,在这里,有人数错了。)
克里克塔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
野营时,它教孩子们打不同的绳结。
克里克塔还是乐于助人的蛇。
一天,波特太太和克里克特在喝咖啡,朋友告诉她,最近镇里出现了小偷。
就在这天夜里,小偷闯进了波特太太的家。
小偷用手帕蒙住波特太太的嘴,把她绑在椅子上。
这时,克里克塔醒了,它愤怒的向小偷扑过去。
小偷害怕的尖叫起来,惊醒了邻居们。
克里克塔紧紧地缠住小偷,直到警察赶来。
因为它勇敢的表现,克里克塔获得了英雄勋章。
雕塑家还为它雕塑了一座铜像。
整个小镇的人们都很喜欢它,还把一座公园命名为“克里克塔”。
克里克塔一直幸福的生活在这里……
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只感受到女儿很开心的样子,对蛇的厌恶,害怕的偏见,大概也就此慢慢从心中隐退了吧。只觉得它是一条乐于助人的蛇。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的去面对。送给天下所有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