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老师,很普通的老师,所以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围绕学生。我的班级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班级,有一个憨厚的小胖;有一个行为举止总是有异于其他人的哥儿们或姐们儿;有一个智商超群却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的“疯子”;有一个各方面平平却异常努力最终实现理想的路人甲;有一个小聪明有余,大智慧不足的家伙;有一个小宇宙爆棚,沉迷学习不可自拔的学霸;有一个……
这是我心目中也是我遇到过的最正常的班级,就像这个社会,不能要求也不可能人人都追求诗和远方,总要有人一生平凡,烟火人间。
我是老师,抛开所谓的职业使命,我对自己有要求啊。看着你孩子字迹潦草的作业,我做不到不管。看着你的孩子因沉迷游戏而成绩下降,我做不到不问。看着你的孩子课堂上睡觉,我做不到视而不见。看着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我做不到充耳不闻。
但是有一点,我始终相信,教育的标签,并非只有考试和成绩,还有感恩、欢喜和温情。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也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比如关于我“丧心病狂”的早起,这项举措纯属我的个人行为。恰巧上一届有孩子又因为“早起”这个习惯而受益。“早起”让我看到了很多孩子的内驱力和自控力,“早起”让我看到原来教育除了是一场美丽的相遇还是点燃。“你本拥有,只待引爆”,“早起”从一开始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再者我理解的“早起”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行动,是自律,也是自由。当然,我并不把这种个人意志强加于任何人。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早起”是我号召并发起的,但一定是建立在自愿原则,尊重个人自由意志的一场个人行为。
但是不可否认,我个人是“早起”行动的受益者,因为“早起”敦促了我的执行力,虽然我还是原来的我,看似无异,但是,我知道在精神上我的人生开挂一样的感觉。比如我真的将写作这件事坚持下来了,从2016年3月至今,我几乎做到了日更,就像我的“早起”一样。
写了这么久,我还是原来的我,我的生活好像依然没有什么起色,阅读量还是寥寥无几,但是,可喜的是,我并不需要博人眼球,我只是因为喜欢而记录。
有句话叫,你所做的一切最后都会回到你生命中来。新接的班级虽然有着诸多的问题,但也是再寻常不过。家长们一开始就很支持我的工作,孩子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早读,周末开始“打卡”,闲暇时间我坐在教室后面写作,孩子们写作业。
不觉间,想起顾城的诗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上课两天,有人爱动,有人话多,有人被我吵,有人让我忍不住歇斯底里,但,此刻坐在教室后面的我,很确定,心底是欢喜的。
我执迷于陪伴,是最好的爱。巴金先生曾经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
惟愿借着这光亮,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