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之说,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
汉族十二种生肖动物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即“六畜”),还有兔。“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
第二类是与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野生动物,它们是虎、猴、鼠、蛇。这类动物或威猛,或灵性。第三类是想象性动物——龙,龙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
生肖信仰联系着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每到本命年时,流行有“扎红”的习俗,目的是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花甲为一生中第五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生肖与道教信仰相融合之后产生了六十甲子的观念,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
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全部的期望和中庸思想。第一组:鼠和牛,是智慧和勤劳的结合。第二组:老虎和兔子,是勇猛和谨慎的结合。第三组是龙和蛇,是刚猛和柔韧的结合。第四组是马和羊,是一往无前与和顺的结合。第五组是猴子和鸡,是灵活和恒定的结合。第六组是狗和猪,是忠诚与随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