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七零后,家里姐弟三人。记得小时候的家务活都由母亲分配好,便和父亲去干活。我再把这些家务活按照轻重把一部分分给妹妹和弟弟。等父母中午回家,我们会把屋子、院子收拾干净,水缸里担满水,饭做好,家里的牛、羊、猪、鸡都会一一喂过。父母就是吃饭、午休,家务活基本就不做。但我们做的家务活父母是会时不时“检查”。
如果这些事做不好,父母会生气地问我“为啥没做好?”有时候做不好还遭皮肉之苦。
记得小时候,院子里种着几棵杏树,每到暑假,正好是杏子成熟的时间。一天早晨,因为和妹妹贪吃杏子而没有担水,中午父母回家,一看水缸里没水,罚我把水缸挑满,罚妹妹把院子扫干净。我吓得生怕遭父母打,午饭也没敢吃,就把打水缸挑满。直到下午父母上地干活,我才敢回到厨房吃了些剩饭。
还有一次弟弟贪玩,把育苗地里的小树苗踏倒了几棵。父亲干活回来,看到踏倒的树苗,就如踏倒他的左手右臂一样,把弟弟用麻绳暴打了一顿。弟弟受打后,吓得钻进玉米地到半夜才回来。
总之,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做错事,挨骂挨打是常事。还真没有发生过那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想一想,过去教育孩子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挨打挨骂就是常事。现在提倡人文教育,再加上独生孩子,都捧在手心。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么优越的条件,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独生子女家庭,让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八九十年代的部分家庭,大多都为孩子独生,加之6+1生活圈,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的意识。特别是孩子遇到事情时,都是大人独当一面,慢慢让孩子没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二是少子少女现象,让孩子没有玩伴,缺少倾诉对象。我们那个年代,多子多女,最好的玩伴就在家中,有什么事都可以给姊妹们说,大家就会相处很多办法。而独生子女,就不能将自己心理上的一些烦闷或想法,在家就很好的表达给同龄人,长期以往,就会让孩子积郁成疾。
三是游戏生活的自动化,绑架了孩子的户外活动。七八十年代的玩具,基本都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玩具的品种单一。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玩具的多样化、成品化、电子化,让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电子、成品化玩具,很大程度上就“扼杀”了孩子自己的创造和忘情玩而发泄的机会。
四是家庭教育唯成绩第一,让孩子压力剧增。七八十年代,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放手,对孩子的成绩也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我记得,当年我考上师范后,父母才知道我的学习好。而现代社会,家长是空前重视,甚至过度重视。要知道,伸出十个指头都没有一样长的,何况孩子,更是千差万别。但现代父母不会这样认为,总是把成绩看的很重,这样不知不觉就会让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五是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常态沟通。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孩子多数由爷爷奶奶或保姆管,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缺失,只顾给孩子给予最好的东西,却不知道孩子缺少什么。所以,一旦遇到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时,就不知怎么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