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张小龙在讲对产品价值的看法。
公开课摘录52条:
1、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
2、张小龙参加理由:不让行为艺术突然中断;
3、重点:月活跃账户数10.83亿,日活破十亿,日月活跃比例92%,我觉得这个比例比日活十亿更夸张,更体现某些东西;
关于设计
4、好产品,把自己当产品对待,把用户当用户对待;
5、好的设计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6、微信倡导:利用微信做出好产品分享用户;
7、PC时代,最大PV页面是微软IE浏览器的404提示;
微信开屏和微软404为什么没有广告?
试答一下:1、用户预期里没有广告,符合预期;2、基础设施,打开率过高,长期来看有广告带来的是负价值;
8、遵循原则,所以必须坚持去改变,如7.0版本的UI,原则是给用户好的东西(原则部分是我的总结)。
关于微信历史
9.坚持一个原则: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
正确决定:
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还没直接理解,有大佬解释一下么?)
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
初心与原动力
10、微信原动力:
- 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 让创造者体现价值;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最好的工具与停留时长
11、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发出去,有没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
12、用户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
每个人在朋友圈花的时间固定,好友数变化影响的是观看认真程度;
13、一个新功能:
我们要给这个人发一个信息,但是记不住他的名字,因为有一些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如果我们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提供一种联想能力,让你通过跟他相关的人联想到他,也就是帮助你的脑袋短路的时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
小程序
14、小程序的使命是,刚才提到的,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回报;
15、19年小程序相关重要的事情:
- 搜索的直达
- 完善评价体系,使用户决策容易;
- 小程序找回
16、强提醒——获取单次最强提醒的权限,线下;
小程序与用户的黏性加强,但不是通过粗暴的消息推送;
小游戏
17、小游戏的原动力是,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
一切盈利都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后的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18、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
当我们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
公众号
19、公众号改版,从数据上看,并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
对于改版来说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一下他的阅读方式,我们自己认为我们改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用户觉得阅读效率更高了,也就是说当他继续找一篇文章更容易找到或者浏览更方便了。
20、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
我们应该有一种机制让更多人在这里面产生更多优质的内容。
21、关于社交传播:
在微信的早期确实是通过分享来阅读的人是大多数,而自己主动去看的反而是少部分,我认为那个是一个很好的比例分配。
关于社交
22、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什么意思呢?每个人有自己的人设,希望别人接受,你说的每一句话,有意无意的,都在希望别人接受你对自己人设的认可。表面上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本质上有可能只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的人设信号。
23、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朋友圈为什么鼓励发照片,而不鼓励发文字呢?文字的操作比较曲折一点。这个问题我之前解释过。因为我觉得,对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很多。
24、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25、其实我们人的社交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或者说社交的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线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
26、这是特别强调的一个设计,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每个人或者你参与的一个讨论大家两两之间是相互认识的一个点,这样的一个点不是一对一的讨论是三个人以上的讨论。比如说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发的朋友圈,然后B好友评论了,你一定同时认识A和B,然后你评论的时候是三个人在讨论,他是符合了“三个人以上比单聊更加丰富”的一种社交体验。
27、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也是大家谈论的,大家想要逃离他的一个点,正因为它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28、作为一个设置里面的开关一般来说用的人是很少的,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懒。但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过1亿的人把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三天可见是一个用户的强大需求,他希望是这样子的。
29、对于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我后面要提到的视频动态或者是时刻视频。
更多的是瞄准一个怎么样能够很轻松的去表达自己,并且用轻松的方式参与到社交里面去,视频只是一个技术的载体。如果没有视频,也会考虑用照片。
30、视频动态:记录真实世界
对比一下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小红书:标记我的生活
快手:记录世界,记录你
31、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培育用户或者是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是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设计,使得他拍这些视频的时候能够获得他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是回报。
32、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传统的社交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然这里我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样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
33、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不需要费口舌解释,我解释了这么多,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关于阅读
34、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
35、用户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的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
我们应该在朋友圈之外,另外开辟一个阅读的一个圈子,一个不是为了看朋友的生活分享,而看文章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
36、对于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好看,一个是精选。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
37、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实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PS、我也信这个)
38、好看本身跟朋友圈也是一个区隔化。(印证了我之前文章里说微信7.0改版的目标)
这里面可优化空间特别大,包括大家在好看里面看到的,它还是一个很粗糙的一个式样。
所以好看也是我们下一年的发力重点。(期待,我也觉得这里可优化空间很大,也有足够的价值)
关于信息流
39、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而是用一个什么样合理的方式来展现信息。
关于AI
40、AI是要落地到我们实际的一个功能或者是场景里面去的。
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应该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语音识别一样。
41、在微信,我们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我们施加于用户身上的,最终也会施加到我们自己身上,有点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到底施加到用户身上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关于善良
42、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每一句话都是有一定的场景的。我只想强调的是我们对于用户的态度上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所以这种善良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这是一种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认为它是一种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认为善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关于支付
43、润物细无声的才是一个最好的用户产品体验。
44、这里要提到了两个大家不知道的点。
一个是红包,我们在今年春节期间会上线的一个能力,企业微信的用户或者是企业可以在企业微信里面申请红包封皮;
后续我们通过在红包里面添加自己制作的表情等方式,来强化情感的分量和互动的趣味。
45、我们一直想改变一个现状,就是你出门的时候钱包里面还要放那么多卡,当然现在银行卡不需要怎么带的。但是一些线下的店的卡还是要带着,我们的卡包想承载这一块。
改变的结果是希望通过消费的行为和电子智能做一种自动的关联,变成人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实现更好的连接。
关于企业微信
46、企业微信后续新的变化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是认证的服务。
关于人口红利
47、对我们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服务才是层出不穷的。
48、就像在广州的用户,我们最近给广州的用户开通了附近的餐厅入口,是灰度的。
49、类似这样的尝试,我觉得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自己也发现,微信作为一个APP来说,它已经承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并且在承载这么多情况下看起来还那么简单。但是毕竟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下一个阶段,我觉得微信更多的是围绕微信通过不同的APP,尝试跟微信有某一种关联的其他一些服务形态。就像微信读书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微信读书非要放到微信里面,看起来也可以,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APP,能够独立地去进步,这样反而是更合适的。
总结
50、因为刚好是8年,并且刚好用户已经到达了10亿,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团队来说我们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微信要开始面对下一个8年新的挑战。但这个新的挑战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
51、如果一个功能纯粹是为了一个流量来做的,而想不出它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个功能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是它的不长远的。我认为正是这样的,每一块都去想它背后一丝一毫的意义,这是支撑起我们整个团队走到今天一个很强的理由,并且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产品和功能我们背后所思考的意义。(这很强,很对,但是我可能目前不能全学,因为还没活下来)
52、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