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经历
像许多孩子一样,我自小就对故事有兴趣。在小学生时,就似懂非懂地阅读古代章回白话小说,如在小学阶段就阅读过《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这些小说步步深入,使人欲罢不休。以后随着年龄的渐増,又阅读了《水浒》、《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实事求是地说,如《红楼梦》书中的诗词更无法理解,只是看个故事而已。直到今天,我仍然对古典的章回小说情有独钟,当然也包括近代如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所写的武侠小说。
其实在写作方面却很惭愧,记得在上初中时,有一次写了一篇“去干窑”的文章,干窑是离嘉善城约一九路(即九里)是以专门烧制砖瓦而闻名,在我读初中时的一九五零年,嘉善干窑曾因盛产砖瓦而在地理课本上介绍。干窑有许多砖窑,高高的炉体内摆放砖坯,然后从炉门中点火燃烧数昼夜,待烧制完成后,窑工挑着水沿着窄窄的台阶上到炉顶,把水浇入炉中,使炉冷却,可以制得青砖。如直接冷却则得到红砖。虽然早不记得当年如何书写去干窑游戏的文字,但春光明媚,风景旖旎,竟然得到老师的好评。不过几天之后老师又布置作文题为《菊花》,由于家中无菊,也少见菊花,当然写不出像样的文字,得到的是差评。
一九五二年后,我入学平湖师范,作文常常可以自由命题,也许老师持开放态度以发展学生书写才能。我那时写了一篇和解放军相识的文字,那时我家附近驻有解放军,五十年代初,部队给战士补文化课,有个战士经常要我帮他解算术题(那时我刚上初中),于是熟悉起来了,他也常邀我和战士们一起看电影。五零年秋天部队接到命令,开赴朝鲜支援抗美援朝,多年后才知道,这个广西籍的战士本是个俘虏兵,又听说在去朝鲜的途中不知又在何地开了小差。语文老师说可以写小说,其实那时也不懂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
几十年过去,频繁的运动渐渐远去,人们可以安心地学习、工作,而我渐渐老去,不知不觉中到了退休年龄了。还在退休前后,以自己的集邮知识用文字通过企业的小报向职工介绍集邮文化。
退休之后,更利用自己的化学知识在《中学生学习报》上介绍扩展中学生化学视野的知识。我第一篇的文字,就是介绍“恒沸点混合物”,按一般经验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可以利用静止时的密度不同分层,可以分离,而两种互溶的液体,一般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低沸点的先馏出,经多次可以实现。但酒精和水,如果依此法蒸馏,最终只能得到约96%浓度的酒精,只是因为两者都在96%酒精和4%的水时形成了共沸点,需得到100%纯酒精(一般叫无水酒精),只能用生石灰来去水。又如氯化氢和水在21%氯化氢也形成共沸点等等。
从一九九九年起到二〇〇六年间(除二〇〇五年外),在《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上共发表了二十二篇文字,并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连续几年获赠《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由于教材的不断更新,及已经远离普通中学,这才不再撰写了。
说到写文字,还有一段可以回忆。即使退休前,应约参与化工培训教材的编撰,由于事隔近二十年,已无法找寻到当时出版的原文,但是记得其中至少有《干燥》和《萃取》两个化工过程,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中自己也学到不少的知识。在新世纪初竟连续接到过两个来自福建的长途电话,询问具体的操作事宜,也许在当时的福建对兴办化工很有兴趣。由于我只是编写培训教材,具体的工艺应用因各种原材料不同而不同,也无法解答。
一九九七年我正式退休,但继续在校内外担负培训任务,以后又服务于上海建工中专和其他单位继续担任教学任务,直到二〇〇五年后,真正的作别“三尺讲台”。
“回首往事,记忆过去”,从能记事起到现在早过了一个“花甲”之年,在生命的过程经历了与时代同步的生活,有欢乐、有欣慰,有悲痛、有伤感……,唯有不忘的情怀记忆着已逝去的岁月。于是从《情系南湖》开始,写下了几十篇记忆岁月的文字。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