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不考虑持续的组织发展路线,否则,增员在保险业是一个不但无法排斥、而且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如果要做好这件事,持续的发现和吸引增员对象,从而可以有更多进入初次面谈,吸引面谈阶段,是一件重要且日常的事情。
先不说可信任渠道,因为现在很多人首先定义很难,宁愿去做定着率不高的陌生渠道。这个成因相对历史因素多,也就不讲了。说一个现成的。
网上有人招募:
*总,你好,我是太平洋保险的顾问,我这有高端养老社区推荐官和资深销售经理的职位很适合你,你方便和我简单的沟通一下吗?希望你会感兴趣!
我猜是招保险代理人,因为他们的逻辑是直接说保险代理人,是不会有人来的,所以先包装一下,这样以后才有机会。
我就问:哦,养老社区销售?
他接续包装:
是以养老社区服务切入的财富规划方案设计及保险产品销售
我不兜兜转转了,问:保险营销员
回答:保险代理人。
我说,我超龄了
他说:[微笑],从经历可以看出您能力卓著,咱不以年龄来判断的。
我说:超龄的人,履历不能代表能力,基本上能力都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他说:
谦虚了呢[微笑],只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时代是不会抛下我们的。
后面我还是和他交换了沟通方式,但是我感觉,他在陌生渠道吸引准对象的效率应该不会很高。因为这里的沟通方式还是有点问题的。
他做到了赞美,但没有做探索,实际上探索准对象的回答背后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是很关键的,但是他忽视了,直接做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服。
我站在被动一方分析: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客户有两点不情愿,一是感觉被忽视,而是感觉在被教育。其实成年人这两点都是不大接受的,往往在这样感觉之后,就是去交流的欲望了,但一般也不会去冲突,就会选择结束。
这是效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不用说一些似乎很正确的大道理,让人无从反驳又窝心,正确的做法是:
*总,不好意思啊,我看了您的履历很敬仰,为什么您会觉得你落伍了?不冒昧的话,可以请教一下吗?
这里的原则是,对象才是关注的点,你的教化和说服不是。
赞美加提问加倾听,然后延续对象感兴趣的点,继续关注和赞美和询问,要想当了解之后才给出建议。
写得简单一些吧,就当今天的脑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