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校当值,完成份内工作之余,认真聆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模式》讲座,仔细研读了吴忠豪教授的新作《丰富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姑且算作今日所得吧,特把内容整理如下:
01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模式
02丰富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积累语言经验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吴教授经过40多年的研究,最近才获得的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认识。我们的语文课老师一直分析语文知识,写作方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凡是认为重要的,考试要考的,一个都不能少,教师不讲不放心。所以语文课就是以老师讲为主,以学生学为辅,这是不对的。针对这样的状况,统编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每篇课文抓一个重点。“一课一得”这观点当然有正确的一面,但也容易产生误导。
语文核心素养,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积累。语文核心的第一条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是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审美创造的基础,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语言的建构必须有两方面的要素:一个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越丰富,语言建构能力越强。就像造房子,建筑材料越多,砖头木头越多,房子就能造得越大越高。语言材料就是语言建构的基础。一个是语言建构的经验,语言运用的经验。通俗讲就是词怎么用,词和词怎么搭配,词和句怎么组织,句子和句子怎么连贯,这些都很难从学理上讲得清楚,大多是凭经验、凭感觉。所以,语言运用经验决定一个人语言建构是否规范。因此语文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抓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语感。前几年,语文学界学者、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最重要。杭州大学朱作仁教授说:“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强了,这个人语文能力就强,语感来自哪里,语感是由语言经验堆积而成。我们打个比方,运动员的球感哪里来,球感就是打球练出来的;写文章有笔感,一段时间不写文章笔感就生疏了;文章越写越熟练,笔感越来越好。所以,语感是语言实践中形成的。
王宁说:“积累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是建构语言的基础和前提,语言材料积累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语言建构的质量。”一个人的语言积累材料越丰富,他的语文素养越好,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所以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经验积累。
学生学再多的术语概念,也不能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质量。可是我们语文老师钻研教材解读文本时目光还是聚焦在这些抽象的概念化的语文知识上。因此吴教授呼吁:语文教师备课必须改换思路,从词语怎么用、句子怎么写、句子怎么组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钻研去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经验。教学中也要引导让同学们发现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彩,引导孩子深入到语言内部去体会作者这样用词这样造句好在哪里。通过课文中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积累丰富的语言运用的经验,这样的教学内容一定会比学习概念化的语文知识概念术语更加有效。因为儿童处于语言经验积累的最佳年龄,你教给他哪些词语句子和语言运用经验,他就会模仿者去写、去用,心理学认为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是最有效途径。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三个方面学习价值。第一,文化价值,比如了解历史、各种社会常识,认识名人等等,每篇课文都它有文化价值。第二,学习语文知识,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基本都是语文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是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都有学习价值。第三,积累语言经验,每篇课文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作者运用语言的经验,每篇课文都提供了一定量的新字词短语、新的句型,提供大量的遣词造句范型,都是规范的语言运用实例,是小学生学生语言,规范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经验的最好范例。我们判断一下,哪一项方面内容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有价值?当然是语言经验。但是在当下语文教学中,语言经验积累是放在第一位还是最后一位?毫无疑问是放在第三位,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其实,每篇课文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课文中提供的新的词语句子,包括运用这些词语、句子的范型。怎样最大程度地将课文中丰富的词汇句型以及规范的遣词造句经验输入进学生的语言仓库,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背。
反思一下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想不起来此处用什么词好,吃不准这个词和哪个词可以形成正确搭配,这句话怎么表达更加清楚,这个句子这样写是否会是病句等等。产生这种语言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语言仓库里积累的词语、句子太少,词语句子运用经验太少,还有就是语感不好。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语言经验的积累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础的任务。语言材料积累、语言运用经验积累、语感的培养,这些都是有最佳年龄的,哪个年龄积累语言经验最有效,当然是小时候,心理学研究是12岁之前。语言经验积累需要练童子功。所以小学生学习语文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上,运用语言经验的积累上,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概念性知识教学以及方法策略的指导上,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失误。
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第一个是要多读多背,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现在语文教师都重视朗读,但是语文课里朗朗的读书声还是太少。教学每篇课文都应该是以读为主,学生读懂、读熟课文最重要。所以多读多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小学生写文章怎么会产生语病?按照朱自清的说法是“他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按照个别的语言来写文章”,他自己觉得是通的,但是他的内部语言结构有语病的,所以就产生语病。怎么矫正学生不规范的内部语病呢?语文老师采用的通常是改病句的方法,其实改病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矫正学生不规范的内部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和背诵。朱熹说:“朗读要字字响亮,不能添一字,不能漏一字,不能倒一字”,因为“添了、漏了、倒了”就产生病句了。小学语文课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和培养语感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要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教学最好办法不是老师规定,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发现文章里有积累价值的词句。让孩子抄下来,自己加深印象,这是因材施教,是最人性化的教学词语的方法。它的价值不仅在多积累几个词,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习惯:阅读文章我要主动去积累、储存文章里有价值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如果小学阶段通过90篇文章的学习,就能形成稳定的习惯,养成了这个习惯,终身受益。
第三,要发现课文语言的精彩。很多老师课堂上复述课文,回答问题,往往有一句口头禅“用自己的话来讲”。其实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课文语言来表达。
第四,主动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语言经验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运用,积累语言表达经验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运用。理解了不会用,其实不是真正的理解,会运用了才是真正理解了。
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紧密相关。语文课是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在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发展思维,提升审美品味。
所以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丰富学生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经验,学会遣词造句的策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我们的主要工作不是划出动词,主要不是教学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些知识,学习这些概念术语价值非常有限,语文课最有价值的工作是让孩子读熟课文,然后让学生们去模仿运用,去尝试建构话语,这才是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