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一个朋友说,她对新工作有点儿郁闷,也是师范专业,但是由于她那个地区对教育还处在一种过去的状态,因此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的情绪都不高。
家长不配合,学生见到老师就躲,学习兴趣很难提起来。
眼前的现实和当初我们上学时想的差距太大了,她都有点儿开始怀疑人生,甚至她在想要不要重新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换个学校工作。
我并不是想泼她的冷水,但我想帮助她更好地认清自己,因为如果换一个学校的话,也依然是现在的这种情况,那么换学校其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我就问她:你是不是真的不想做教师这个工作了?你家里人是怎么说的?哦,原来她还没和家里人说,一方面她不想让家人不开心,另一方面说明还没有那么糟。
我们总是在看着别人工作的时候,觉得别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轻松,而当我们真正地从事某一项工作时,才发现就像《天气预报员》里面说的:成年人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容易二字。
后来我就和我的朋友说:你是不是给自己定得目标太高了?因为咱们毕竟是刚毕业的学生,一下子就想和在职的教师取得一样的成就,那有点儿不现实而且如果真的能成了,那对在职的教师是不是也不太公平?
凡事都有积累,工作、阅历更是如此,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
高考结束后,选专业的时候有点儿纠结,因为我自己喜欢的是一些生物、化学的学科,但是如果做这些工作的话,家人们并不看好,那时觉得他们还能帮上忙。
于是就在大家的帮助下,选择了师范这个行业,其实说到底我也并没有多么喜欢,只不过是想着好就业一点而已。
之前很多人跟我说过,其实你最后工作的这个职业和你的专业并不一定是相符的,甚至好多人都改行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我却并不怎么看好这种做法,因为毕竟你是花费了四年时间去学习的,而最后你做了另一个工作,除非你是特别有天赋或者是特别喜爱的。
不然的话,我真的很难理解这样的情况。
但其实这也只是我的偏见而已,因为有很多人还都是改行,说好听一点儿,现在叫跨界,而且跨界跨得还是不错的。
比如说毕福剑,如果他在饭局上没有那次失误的话,他还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主持人的。在拍老版《三国》的时候,据说他还只是一个摄像的,而后来他已经慢慢地发展成星光大道的主持人。
还有一些明星和艺人,他们一开始也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机遇进行转型和跨界,也都做的还可以。
所以有时候,很多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还得看选择和付出。
后来我这个朋友她也没有换工作,她觉得我说得有些道理,她就为自己再次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把目标放得低一些,然后慢慢的,就恢复了正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大熊老师说:找到自己的节奏,慢慢地就都好了。很有道理。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尤其是一开始其实是慢慢来,这样会比较快,因为基础打好的话,后期就容易多了。但如果一开始就非常着急的话,后期的大楼建造得也是比较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