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英国之后,家人最担心的就是我吃不惯英国的食物。有很多中国人对英国食物的印象就是“黑暗料理”,比如知名的“仰望星空”,好多年前英语课ppt上还有这道菜的图片。
这道菜的名字取自王尔德的名句:“我们站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又浪漫又写实了。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聊到了刻板印象,于是我举了“仰望星空”的例子。没有一个学生听过这道菜,在看到在网页上一堆“仰望星空”的图片时,学生们都尖叫了起来。
“我希望有一双没有看过这张图的眼睛!”可见这道菜对英国学生的杀伤力也挺大的。“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觉得我们会吃这种东西?!”每个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说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我们对彼此的文化了解并不深入,在亲身体验之前,我们都只有固化的被动的知识摄入。就像你们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很会包饺子一样,实际上南方人过春节不一定会吃饺子。
就像你们以为中国的美食只有蛋炒饭和饺子春卷一样,我们都以为你们会吃“仰望星空”这种经典食品。同样,我们也误以为英国人都非常热爱文学。
学生们都很好奇,为什么中国人以为英国人都热爱文学?这是因为在网上总有人说西方人坐公交车坐地铁的时候都爱拿着一本书,我们来了英国之后才发现,这其实是因为英国的地铁没有网,信号全无,除了看书看报纸,没有别的消遣方式了。
听完这个例子,学生们都笑了起来。他们也分享了一些自己观察到的趣事儿。
一个男孩子说他非常困惑,为什么中国人来英国要专门花钱坐公交车,而且是没有目的地的那种。“明明中国的交通很发达,地铁又干净又便宜,为什么有的中国游客会专门花钱去坐公交车,只是为了娱乐,就因为它是两层吗?”
仔细想想还真是。其实国内也有两层的公交车,但每个来英国的人好像都会专门体验一下伦敦的公交,还会拍照打卡什么的。我是这样跟他解释的:或许这跟公交车本身漂不漂亮没有关系,只是人们喜欢体验新鲜的事物。
到一座城市,乘坐当地的交通工具,也是体验当地文化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有机会去成都,你愿意专门花钱去坐熊猫地铁专列吗?”这个男孩子非常喜欢熊猫,所以我举了这个例子。
他恍然大悟:“老师,我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如果我去成都,我一定会专门花钱坐熊猫地铁专列,还会跟它合影!”
语言真的有一种魔力,我发现双语或多语的学生思维往往更开阔,对异国文化的包容度也更高。语言部的老师们基本上都不是英国本地人,能够在英国教学和生活,英语水平都是不错的,但跟英语母语者还是有差距。
不过语言部的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英文水平都有极高的包容度,有一些语法很难用英文去解释,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词去描述某种语言现象时,学生们大都表示理解,还会反过来安慰老师:“没关系老师,你的英文已经非常好了。你可以在英国生活和工作,你真的很厉害!”
这种同理心,应该就来源于他们自己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