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典?
前段时间听了吴伯凡老师的一个分享,关于阅读经典的主题。
最近我也一直在和身边的人说,要多读长销书,少读畅销书。
这其实是一个意思。
作为《How to Read A Book》的作者,也是大英百科全书的总编辑,艾德勒曾经说过:
“经典名著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书,但这些众多读者不是蚁集在某个短暂的时间段——这种书叫畅销书,而是分布在时间的长河中。”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段话,作为经典的长销书,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拥有众多读者
-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即至少不是近一两年编写的
所以,简单说来我们可以通过一本书的再版次数来判断这本书是否是经典。
出版社都很精明,如果一本书卖的不好,不会一版再版,甚至于再版一本十几二十年以前的书籍。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畅销的书籍可能会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眼前,而只有经典的书籍会被大家一读再读,广为流传。
为什么要读经典?
李敖认为,他之所以成为他,是因为他有海量的阅读,尤其是熟读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拥有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人脉与书脉,交友与读书
和优秀的人亲密接触,是提升自己的快捷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扩展人脉变成了一门非常受欢迎的网络课程。
而相关话题的书籍也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时间相处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为什么三迁?
古人都已经总结出来的道理:环境,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你交往的人会决定你的眼界、资源以及路径,甚至是未来。
正如艾德勒在《How to Read A Book》所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是与作者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是精神层面的交流。真正经典的书会随着你的成长一并成长。你会发现在每次阅读时都会有新的体会。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灵魂谈话。”
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朋友可以分为四类:有趣、无趣、高雅、粗俗。
你可以拥有几个粗俗且有趣的朋友,有几个高雅且无趣的朋友,但是你需要更多的交往高雅且有趣的朋友,杜绝粗俗且无趣的朋友。
读书也是如此。
你需要多读一些高雅而且有趣的书,这些书就是经典书。
而在整个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与作者神交,体会作者传达的精神以及思想,进而提升和充实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深交一些“大拿”很难,但是阅读却是一条捷径。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我们有没有几个深交多年的挚友,也可以问一问自己,我们有没有阅读多年的书,有没有自身包含着持续增量的书。
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吴伯凡老师说:
“不读经典,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你不知道,人类最聪明的大脑提过、想过,甚至至今也没有答案的真问题、大问题。”
有一个人住在偏远在乡下,有一天下大雨他跑到树林里躲雨,但是雨下的太大了,树林完全遮挡不住。于是他找了一个三叉的树枝,将一片非常大的芭蕉叶绑在上面,发现非常好用。
第二天他就带着他的芭蕉叶去专利局申请专利。
工作人员从桌子底下拿出来一把雨伞,打开。
那个人默默的离开了。
虽然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小故事,但是却说明了一个事实:
你根本就不知道人类最聪明的大脑想过、提过,甚至至今没有答案的真问题、大问题。
阅读一些经典,可以扩展你的眼界,提升你的思想。
很多我们远不可及的人都会建议,要读一些哲学、历史。
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思想的精华,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会的部分。
就好像你读书,如果发现作者说什么你都觉得对。
而读到另一个观点的书,你又觉得作者说什么都对。
可是表面上看起来两个作者说的是矛盾的,你如何判断?
如果你阅读一些经典,或者大量的阅读,你就会有自己的观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之前听一个老师说,为什么学经济学的人都不会去买彩票。
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纳什均衡,什么是囚徒困境,对于这种非理性的博弈,他们是不会去参与其中的。
博学的人往往很自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井底之蛙往往会很自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经典能让我们避免成为思想和趣味的留级生且不自知。
如何阅读经典
我们知道,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读书也是如此。
你需要去读的经典并不一定是别人推荐的,而是读符合你的思想、情感以及环境的书。
有白天的书,有夜晚的书
有工作日读的书,有休息日读的书
有需要苦读的书,有只需要悦读的书
有为自己读的书,也有为别人读的书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如果你在看一本书,发现看了两三天都看不进去,那么就放弃吧。
说明你现在的环境和思想无法与之相匹配。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看《红楼梦》,这显然是一本经典。
每天晚上都看睡着,简直比物理课本还让我觉得催眠。
但是我到高三时,却在两天一口气之下读完了,甚至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现在想来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说碎片化知识。
我不以为然。
碎片化的最多只能信息,无法是知识。
所以对于一些学术类的经典,是需要选择一个干扰小的环境(外部及内心环境)来进行集中阅读的。
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书籍我觉得是那些粗俗却有趣的朋友,他们给你提供了乐趣。
对于高雅的朋友,你需要花大段的集中的时间去与其相处,他们会提升你的思想和价值。
吴伯凡老师建议:“不要一上来就阅读纯经典,以免败坏胃口。”
因为你的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并未与之匹配,所以你读起来会很费劲。
比如《道德经》,非常短小精悍,但是非常难懂。
一旦胃口败坏,那你就会失去阅读的乐趣。
保护好自己的饥饿感,而不要贸然、唐突阅读,让自己患上经典厌食症和恐惧症。
有人问:那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先选择一些轻经典、准经典作为开胃菜,让自己能够逐渐提升到相应的高度。
就好像我在之前一篇文《如何通过自学掌握一门知识》中提到的那样,你可以先选择一些解读后的版本进行阅读,比如“漫画版”、“XXX解析”,或者是一些视频音频的解读。
比如,你读论语有困难,那你就可以先去看于丹老师的相关书籍。
等你能够入门后,再去读原版,独立思考一下其他人为什么那么解读,你的解读是怎样的。
读书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创业。从困难的事做起,也许更容易,虽然起头的时候很难,但会逐渐地越来越容易。
写在最后:
对这个话题其实是深有感触的,因为今年读了一些经典,也读了不少的畅销书。相比之下,我开始痛恨畅销书浪费了我的时间。
所以后来我就和周围的人说,多读长销书,少读畅销书。
本来我的计划是在今年达成阅读50本书的基础上,明年扩展为100本。
但是现在我却有些犹豫了,因为很多经典的书是值得一读再读,深入的去读的。
今年就快结束了,希望大家在制定明年的读书计划时,可以有所启发。
也欢迎大家推荐给我你觉得经典的书。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产品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