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蜕变30天自由写作第17篇
童年记忆,似乎我不特别馋零食。但是我也喜欢吃,记忆中,我还是很有幸吃到一些别人看起来眼馋的零食。
小时候很喜欢吃酸菜,一毛钱可以买到两片萝卜。那个酸菜的小铺就在我去幼儿园经过的路。有时候,妈妈给我一块钱让我去买河粉吃,不放肉的粉,当时可是五毛钱一两,我只是吃一两,省下五毛钱,妈妈会让我自己留着。
那时候自己就会去买一毛钱酸萝卜,当时能够吃上一两片酸萝卜,心理满足得不得了,我经常想假如以后我工作了,我会拿十块钱买好多酸萝卜。那是我幼儿园时的梦想。
后来上了小学,看到那帮有点零用钱的孩子去吃田螺,那时候不知道田螺是什么味道,反正老远就闻到一阵阵五香粉的香味。那些孩子围着一个小桌子,坐在小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我当时没靠近,只是看到炒锅里黑乎乎的东西,自己不懂吃,所以也没有觉得馋。
呵呵,这就是妈妈给我们最大的好吃,因为在我家里,老妈经常换着花样做各种菜,各种包子,饺子,煎饼,而邻居家的老伯伯是市委饭堂的厨师,他偶尔也会打包一些点心给我们,所以我们也不大会嘴馋。
到了初中,一天,姐姐神秘的带我到田螺摊,她对我说:田螺很好吃,特别是那些汤。于是我坐下来学着姐姐那样子用牙签挑,吃田螺感觉到不大,就是那个汤特别香,香香辣辣的,回味无穷。后来看到大家都问老板要汤,我也要,呵呵,都说:一只田螺三碗水。也就是这样了。当然这是瞒着妈妈去吃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不算是很富裕,有一年哥哥会游泳了,他到河边码头去游泳,发现那里很多石螺,虽然比田螺小,但是炒起来比田螺还入味,他兴高采烈地用袋子把石螺带回家,弄了整整一个塑料袋。回到家里养了几天,等泥土吐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帮忙剪去石螺的尖尖的尾。妈妈炒给我们吃,那个香啊!现在尽管记不住味道了,但是那时候三个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仿佛我历历在目。
后来田螺就成了我出外吃小吃的最爱,(当然,现在也没那么馋吃了。)上班之后,我们三兄妹还专门由河东走到河西去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据说是在河西炒得比较好的田螺店吃。
田螺给我的已经不是小吃这么简单了,而是满载着美好的回忆。
童年我还喜欢吃妈妈做的粉角,就是用整块的肠粉皮,放进笋,黑木耳。红萝卜一些肉末,包成的三角形。浇上番茄做出的酱汁,放蒜米和切碎的紫苏叶就可以开吃了。这个本来是酒楼喝茶时的小吃,但是现在的酒楼很少见了,现在也只是偶尔在路边的小吃店看到有。
还有一个零食,那时候我们也觉得很稀罕,就是小小的陈皮丹,可能是用陈皮做成的小丸子,比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小点。有时候是用塑料小袋装的,有时候是用一个小小的塑料小瓶子装的,我们姐妹是留幼儿园的,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每到星期六,爸爸妈妈就会买一两袋给我们。(估计也是五角钱一小包吧!)那时候珍贵得不得了,其他孩子羡慕着呢,我们喜欢哪个就给一两粒给他们。我们自己也挺珍惜的,拿出一粒放在手掌心里,用舌头慢慢舔着吃。不想一下子吃完,吃完那颗,手掌还留有咸咸甘甘的味道,还是用小舌头去舔,去回味。这个名字我也是长大后好久才知道是叫陈皮丹。
这个零食后来等我们长大之后,在商店没看到,后来也是从小学旁的小卖部才看见过。有次看到了,我还惊喜不已。还是五毛钱,还是那个味道。呵呵,可是给儿子吃,他似乎没有我那种感觉。
最后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就是纸包鸡了,有几年的春节,妈妈总会拿着一只挑好的三黄鸡去找大东酒店的师傅帮忙加工,做鸡包鸡。听说做工比较麻烦,先要腌,还要包进特制的纸,然后炸。纸包鸡,那张纸虽然看起来油油的,但是戳开纸,里面的香味就溢出来了,鸡皮没有烧鸡那么硬,但是很入味。一包纸包鸡里面有三块鸡肉。吃起来还是很可口,连鸡骨头都入味。送饭特别香,特别是留住里面的酱汁,完全可以放到饭里面送饭吃。呵呵,这个估计也不能算是小吃,不过现在在美食街或者在酒店喝茶,也当是一个菜,也可以当小吃。
有个饮料不得不提一下,就是当时很流行的汽水,那时候,家里不会给我们买,所以我们也没喝过,有次爸爸兴冲冲的拿着苏打水回来说是给我们做汽水,结果妈妈烧好了陈皮姜糖水,他突然接到要处理公司事情的任务,所以也没给我们做,当时我们也就把陈皮水喝了,我一直就以为汽水不过就是陈皮水的味道,后来工作了,有钱买汽水,才知道是两回事,不过自己也不大喜欢汽水的味道。
其实童年的小吃还真不止这些,还有牛耳朵,裹着白糖外衣的花生,淮盐花生,梅姜,话梅等等。这些小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一些味道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