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回来也有一个月了,一个月来重新调理好了身体,恢复到平常的生活,继续在自己的生活和岗位上点点滴滴奋斗着。如你们所见,西藏一行,没有取回真经,也没有立地成佛。
西藏仿佛成为了某种代名词,好像你去了西藏就可以洗濯灵魂,陶冶情怀;好像你去了西藏,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一步成仙,转身成佛。我最讨厌谁大惊小怪的称道我说:哇,他可是去过西藏的人诶!
我去过西藏是真的,那只是一场旅行,我又不去布达拉宫出家,又没穿过青铜门踏入六道轮回,更不是去求见如来佛祖,没什么可惊讶的。北京到拉萨,720块钱卧铺票,谁想去都可以。
2012年,高考结束的暑假,我第一次去西藏。从西藏回来之后,大学便开学了。
入学之后不久,在社团的面试里,有学长看着我的简历,问我:“你说你的爱好是旅行,那你最远去过哪里呀?”
我也不明白学长这个问题想问什么,我就实话实说。我说:“8月份我去的西藏,最远的话,到达喜马拉雅山麓,珠峰大本营。”
我这句话说完,负责面试的学长学姐们交流了好半天。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学长学姐们对我的认知都是“去过西藏的小学弟”。去西藏,成了到过远方,见过世面,有大格局的代名词。这虽然是对我的称赞和夸耀,可是我并不喜欢。
在旅行已经很普遍的今天,我并不觉得去远方来一场自由的旅行是件多么值得赞赏和夸耀的事情,它只能说明你不算穷且你很闲,仅此而已。西藏也有毛贼,也有打架斗殴,去西藏的景点也不能让见到大世面,得到大净化。景区距离远了你依旧坐不住,东西卖你贵了你仍然会抱怨,人间皆世俗,拉萨免不了。
一个人如果总是强调他去了多少个地方,炫耀自己见了多大的世面,瞧不起那些芸芸众生。那此人所说的内容,大可不必当真。我走过为数不少的地方,其实到的地方越多,见到的世界越大,内心也越包容。能包容生活的平凡,能包容别人的不理解,能包容从前所未见未知的内容,能接受自己不敢不想的事情。
我相信旅行都是有意义的,但意义不在于上到多高,走了多远。而是能给旅者一双眼睛,让他跳出既有的圈子,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旅行还能给旅者另一套世界观,让他把所有的新问题,代入其中,把所有匪夷所思变成理所当然。
我走过万水千山,穿过人山人海。如果你想听我给你讲远方,我会给你讲我在远方的所思所感,而不是所见所闻。我们都是久居世俗之中,去一趟西藏,不足以让我们思想净化。不过西藏之行,倒是另有收获,可以学着用西藏人的角度重新看待你所遇到的问题,佛系地看待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阿弥陀佛万万岁,扎西德勒么么哒。
西藏的僧侣、婺源的茶农、广州的店老板,北京的泥瓦匠……如果你走的地方足够多,拓展的世界足够广,会发现,世间众生皆不易,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个世界就好。青海湖有飞鸥,黄浦江有轮渡,牡丹江的雪永远下不到天涯海角。这一路上看到有人睥睨山河,也有人五柳躬耕,我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不是为了拉伸地图的长度,而是在探索世界更多的维度。
届时,观山观水观自在,见风见影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