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学习并整理了有关消息钩子的原理,实现了一个键盘记录器。撇开键盘记录器这个具体的功能不说,从更加抽象的角度来看,消息钩子的利用让我们得以在"别人的EXE"中实现了自己的代码功能,只不过这功能仅限于类似鼠标,键盘的输入监听罢了。而今天的主题——远程线程注入DLL则是更为广泛的,用以在他人EXE中实现自己代码功能的操作,这次就不仅限于键盘记录了。
准备工作
阅读并实现本文主题,需要以下工具及知识:
- C++/C语言的基本知识
- 进程监控软件procexp
当然,倘若读者并没有掌C++/C语言,也可以继续阅读浏览。因为本文主要为萌新笔者的学习笔记,因此也并没有过于深奥晦涩难懂的地方。只要对基本原理,核心API函数留有印象即可。
原理
在讲解远程注入DLL原理之前,读者需要知道从代码层级上DLL加载时的函数调用流程。
代码中加载DLL
要在一个Win32 app中,也就是我们的exe程序中加载DLL只需要调用一个函数——LoadLibraryA/W
以下是LoadLibrary文档:
HMODULE LoadLibraryA/W(
LPCWSTR lpLibFileName //DLL文件的全路径
);
以下为一个控制台程序加载DLL示例:
#include <libloaderapi.h >
int main()
{
LoadLibrary(L"F://Project//MyDll.dll");
}
参数 LPCWSTR lpLibFileName为DLL文件的路径,需要说的是,当加载的DLL文件和EXE在同一文件夹下可只写DLL为文件名。
当DLL被使用LoadLibraryA/W
加载后,在DLL文件中的DllMain函数会被自动调用:
以下为创建的DLL文件:
BOOL APIENTRY DllMain( HMODULE hModule,
DWORD ul_reason_for_call,
LPVOID lpReserved )
{
switch (ul_reason_for_call)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MessageBox(NULL, L"内容", L"标题", MB_OK);
break;
case DLL_THREAD_ATTACH:
case DLL_THREAD_DETACH:
case DLL_PROCESS_DETACH:
break;
}
return TRUE;
}
DllMain函数在我们创建DLL文件时会自动创建,没有编程基础的读者也不用过于害怕,我们只要记住,在EXE调用LoadLibraryA/W
函数后,DLL文件就会执行DllMain
函数中的代码。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别人的EXE"中实现自己的代码功能,只要想办法,让别人的EXE调用LoadLibraryA/W 函数加载我们自己写的DLL文件即可。
可,这要怎么做呢?而这正是本文记载的主要内容。
远程线程使别人加载自己的DLL
要使"别人的EXE"加载我们的DLL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微软设计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函数用来在"别人的EXE"里执行一个指定函数——CreateRemoteThread
HANDLE CreateRemoteThread(
HANDLE hProcess, //进程句柄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SIZE_T dwStackSize,
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StartAddress, //函数地址
LPVOID lpParameter, //传递给函数的参数
DWORD dwCreationFlags,
LPDWORD lpThreadId
);
虽然参数过多,但我们只需要关注三个参数即可:
- HANDLE hProcess 为一个进程的句柄,我们只需要通过另一个函数
OpenProcess
获取即可。 - 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StartAddress 为我们需要"别人EXE"执行的函数的地址,同时这个函数的返回值,参数必须符合给定的模板规格。这个稍后再讲是核心。
- 传递给函数的参数,该参数值须存在于"别人EXE"的虚拟内存当中,我们可以通过
VirtualAllocEx
函数向EXE中申请内存空间并调用WriteProcessMemory
函数写入参数,最后再传递过去。
传递被调用的函数
先前说过,我们传递给CreateRemoteThread
的函数必须符合一定格式,这个格式可以在微软文档中查得到
DWORD WINAPI ThreadProc(
_In_ LPVOID lpParameter
);
请记住上面的这个只是模板规格,它要求我们传递的函数必须符合这样的格式。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的目标吧——调用CreateRemoteThread
来迫使"别人的EXE"调用LoadLibraryA/W
函数来加载我们的DLL。因此,如果我们能把LoadLibraryA/W
函数传过去该多好。
可要传递过去就必须符合上面的格式呀,LoadLibraryA/W
函数的格式符合吗?我们来再次看看:
HMODULE LoadLibraryA/W(
LPCWSTR lpLibFileName //DLL文件的全路径
);
啊这,这简直就很像嘛,模板中返回值DWORD是表示一个unsigned long值,而参数中的LPVOID则可以指向任何类型。
所以除了返回值似乎有所不同以外,其他除了名字不同,简直就很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把LoadLibraryA/W
强行转换为模板的类型(微软定义了一个类型LPTHREAD_START_ROUTINE 来代指模板)传递过去即可。
可就算我们知道我们要传递的LoadLibraryA/W
函数符合了模板格式,那要怎样才知道这个函数在"别人的EXE"中的地址呢?因为我们传递的LoadLibraryA/W
函数地址必须是在"别人的EXE"中的地址,因此我们不能平白无故的把自己的地址传过去。
这里有一个常识,那就是每个EXE的虚拟地址是不一样,换句话来说我在自己程序里写了一个和别人EXE里相同的代码,加载出来的内存虚拟地址完全不同。
但凡事都有例外,系统核心的函数地址在每个EXE中都是一样的,而LoadLibraryA/W
正是系统核心的函数之一。其位于系统核心文件kernel32.dll之中
所以我们只要:通过GetProcAddress
函数获取系统核心函数LoadLibraryA/W
的地址->转换成模板格式->传递到CreateRemoteThread
中便可大功告成。
实践
只贴出部分核心源码,需要注意的是编码的程序涉及到两个文件,一个是药引子EXE,也就是我们调用CreateRemoteThread
的地方,另一个是自己编写的DLL文件,也就是迫使"别人EXE"加载并执行的文件。
EXE中代码:
//参数1:获取别人的EXE的句柄。进程ID可用procexp查看并手动输入
mProcess = OpenProcess(PROCESS_ALL_ACCESS, FALSE, 进程ID);
// 参数2:获取地址,并转换为规定格式
HMODULE hMod = GetModuleHandle(L"kernel32.dll");
LPTHREAD_START_ROUTINE fun = (LPTHREAD_START_ROUTINE)GetProcAddress(hMod, "LoadLibraryW");
// 参数3:传递给函数的参数,需申请并写入内存
// 调用VirtualAllocEx申请内存空间
CString path = "F:\\Projec\\MyDLL.dll";
SIZE_T pathSize = (path.GetLength()+1) * sizeof(TCHAR);
LPVOID mBuffer = VirtualAllocEx(mProcess, NULL, pathSize, MEM_COMMIT, PAGE_READWRITE);
// 调用WriteProcessMemory写入内存
WriteProcessMemory(mProcess, mBuffer, path, pathSize, NULL)
//调用CreateRemoteThread使别人的EXE加载我们的DLL
mRemoteThread = CreateRemoteThread(mProcess, NULL, 0, fun, mBuffer, 0, NULL);
DLL中代码:
BOOL APIENTRY DllMain( HMODULE hModule,
DWORD ul_reason_for_call,
LPVOID lpReserved )
{
switch (ul_reason_for_call)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MessageBox(NULL, L"内容", L"标题", MB_OK);
break;
case DLL_THREAD_ATTACH:
case DLL_THREAD_DETACH:
case DLL_PROCESS_DETACH:
break;
}
return TRUE;
}
一些结果:
总结:
作为使用者我们只要知道调用CreateRemoteThread函数来实现DLL注入即可,参数则靠其他方法去凑。
作为学习者,我们要知道CreateRemoteThread更广泛的含义并不只有DLL注入,就如同其文档所述是在另一个进程中新创建一个线程,并从参数中的起始地址运行。只是不知道是微软故意如此设计还是有奇人无意中的发现,才造就了这样的DLL注入技术。
其实笔者的c++编程技术有限,WIN32中的API理解也捉襟见肘,文中大部分内容是笔者阅读《逆向工程核心原理》后的总结,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若可指出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