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第七期UP读书会社群看到欣频老师推荐文字的截图,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张脸,一张是改变前的哭丧脸,一张是改变后的笑脸。我当时就把这张地图画到了我的日记本上,并决心要从哭丧脸的状态转变为笑脸的状态。今天听子木分享,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如何从哭丧脸转变为笑脸。
作者在前言中说到:大多数成功的哲学或自我激励的书籍都包含了精彩有用的讯息,但长期来看却无法改变行为模式,因为它们并没有想办法让这些讯息变成日常的习惯。现在世界非常的忙碌,我们早上没有时间阅读整本书籍来导入正确的思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系统,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找出大画图。听到这段话,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依然困在不满意的现状难以突破,因为没有实践,没有坚持,没有建立自己的个人系统。作者介绍的这四张地图实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我们立刻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起来。
第一张地图:清晰。这张地图是要帮助我们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清晰自己理想的生活形态。作者认为,理想的生活形态包括四大要素:爱的关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时间自由和财富自由。通过这张地图,我们可以梳理自己是不是处在理想的生活形态之中。
第二张地图:预期。这张地图旨在帮助我们如何用正确的思维去迎接每一天,在遇到挑战时如何用自己的个人系统去加以解决。作者把自己生活中的挑战分为五大类,并分别予以命名:旋风——各种临时任务,紧急任务;学习曲线——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或开展一项新任务过程中会有沮丧、停止,但只要坚持总会达到目的地;棉花糖——各种诱惑,比如刷手机、刷朋友圈、看剧等;峭壁——那些比较大的挑战,比如辞职、工作调动等(作者说得很棒的一句话:最棒的机会总是隐藏在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之间);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人意想不到的变故和挑战,比如生病、亲人去世等。画好这张地图,在挑战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手足无措,无力应对,而是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和化解挑战。
第三张地图:惯例。这张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用正确的思维采取正确的行为去完成每天要做的必要事情。作者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三个大石头惯例:存在——关乎灵魂、生命力和天赋,作者常做的事情时冥想、祷告、与大自热链接以及与他们链接;身体——运动、规律健康的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大脑——充足的睡眠、阅读、思考和计划未来。我们可以参照作者的大石头惯例,制定我们自己的大石头惯例,然后根据大石头优先原则,每天去做那些重要且必要的事情。
第四张地图:任务。这张地图范围最广,横跨现在和未来,类似于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如果有一个面试官问你,过去五年中你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时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自己没有答案,五年后还想要自己没有答案吗?不想的话,现在开始画任务地图吧。(我第四张还没画好…)
大道至简,很多道理往往看起来很简单,人人都能理解,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除极少数人之外,大多数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智商差不太多,只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个人系统,定期持续地去做那些重要且必要的事情,所以迈向了成功。
建立自己的个人系统,定期地持续地去做那些重要且必要的事情,打造自己的复利曲线,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