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领导小组讨论必然要出现领导者吗?
刚走入大学的时候,我在学生会面试的时候参加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在线下的反应会更及时更迅速,所以一开始我们小组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就像一锅粥。这个时候我跳出来了说:大家静一静,咱们按着排队的顺序一个一个说吧,要不浪费时间也没有结果。(我是队伍的最后一个,我感觉并没有抢风头的意思)在我们依次发表意见之后,面试官突然说,你们之中需要出一个人来总结观点。我们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还是我站出来了:“我来总结吧,巴拉巴拉……”但是最后,我并没有入选,反而是身边一个不太爱说话的朋友接到了“录取”通知。
2.无领导小组讨论必然有一个“混乱”阶段吗?
点评官说同学们今天唯一的不足是讨论初期有些乱,但是我是认为“乱”的这个阶段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安排得井井有条,那不就违背了无领导小组的初衷了吗?
3.面试官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观察什么?是观点还是参与度、领导能力?
4.面试官更青睐小组中的“组织者”还是“保守者”?
我认为这和你是应聘的岗位有关,比如人资经理和普通员工所需的专业素质不同,前者更需要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后者可能更需要执行能力。而且面试官的性格不同,有人会认为组织者在“抢风头”,有人会认为保守者“太懦弱、不积极”。我比较喜欢研究人的心理,但是对于第一次见面的面试官,我不知道怎么迎合他的口味。面试,在我看来是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的。
我的失败经验给了我一种“积极等于抢风头”的刻板印象,所以现在我认为既不能出头又不能沉默。因为是模拟面试,同学们说话都很客气,对“组织者”和“保守者”都表示了肯定,但是现实中肯定而且老师还给我指出了一种新思路:有的人虽然说话少,但是观点很明确。
今天的模拟面试让我受益匪浅,同学和老师的发言让我看到了校园外的一面,以下列出值得注意的几点:
1.竞争者可能会利用总结发言这个机会揭示某人不善于演讲表达的短板把他pk掉。
2.细节决定成败。阅人无数的面试官会从衣着、小动作上看出很多东西。
3.避免绝对性观点和否定性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人性的人,“抗压能力对于某某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意义不大”是一些刚刚被领导骂了或者被留下加班的人的雷区,会给你的形象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