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元年秋,苏轼任徐州太守已经一年多了。
去年刚到徐州时便遇到的洪水,他便带着徐州百姓一起抗洪救灾,
今年春天又遇到的大旱,他便前往石潭,为百姓求雨。
在此期间,他曾为“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而欢喜,也曾为“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而欣慰。
初秋的一个午后,苏轼享受到了难得的清闲,品味到了久违的惬意,拿起枕边的几卷书,随手翻阅,下面这首《南乡子·自述》便在苏轼的笔尖缓缓流淌而出。
《南乡子·自述》
苏轼〔宋代〕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这首词的大意是:
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过。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
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自己感到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
初秋的黄昏,苏轼在碧纱帐里一觉醒来,枕边微凉的秋风也吹不尽浓浓的睡意,于是继续躺在凉席之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他知道这意味着今晚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
“一枕清风”是苏轼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词组和意象,诗里多次用到,它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卧听”二字表现出苏轼不愿起床的慵懒和悠闲,也说明他早就预料到今天“无一事”的状况了。
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看起了床头的书卷。一个“尽”字,再次把这种悠闲无止境放大、拉长。
下片表面上都是自嘲,在贬低自己,实际却是在表达一种摆脱尘世功名束缚的愿望,同时也是在庆幸自己已经慢慢摆脱了这些束缚。
“归欤”二字,点出了诗人心中追求功名与早日归隐二者之间的矛盾。
“自觉”句表面上是一种自嘲,说自己对功名日渐疏懒,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窃喜,窃喜自己终于能够看破功名,心无挂碍了。
正是由于这种无挂碍的心态,当别人问及“使君”的才学时,苏轼才能通达、释然而略带自嘲地说自己是“占得人间一味愚”。
言外之意,在他看来,是否有才学并不重要,但自己到现在才看破功名,这才是真的“一味愚”。
此词可以看出苏轼对此时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每天都有早衙,但是其余的时间完全由他自己支配,这是悠闲的,同时也是寂寞的。
然而在苏轼看来,这种寂寞才是真的“大自在”,于是他枕清风昼眠,卧听晚衙寂静,读尽床头书卷,赋诗,遐思,写词……多么悠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