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我以前也经常陷入这种宏大的叙事构想当中,时而感到焦虑,不知为了什么而努力,时而感到无力,感叹自己的渺小。
我10岁时,有一天家里大人吃饭,我叔叔喝完酒后对着在床上躺着的我问:“人为了什么而活着呢?”还给了我他上厕所的时间来让我想。我没回答出来,他说,“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我把它视为百姓眼中最朴素的对人生意义的诠释。
那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00后的年轻人开始躺平,开始不婚不育,开始放弃购房、结婚、生育三座大山,在现实中轻松了,在内心里更纠结了。
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人生本来是无意义的,是人赋予了其意义,更确切说,是人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在伽利略以前,整个西方世界是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因为人生的意义是确定的,人生唯一的意义就是它是神的附属,神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唯一,因为神创造了你,你的生死也都是神安排好的,信仰神就上天堂,违背神就下地狱,你的人生要有什么意义呢?
伽利略从物理上动摇过这个格局,之后哥白尼、达尔文不断挑战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于是,大家就开始疑惑,既然不是神创造了我,我的命运也不随神而摆动,那我是谁呢?我的意义是什么呢?
笛卡尔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思故我在”是他的答案。即你自己就是你人生的意义。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也奠定了后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基调。这里我说的比较笼统,而且书中给出的答案也比较抽象,不能指导实践。
又过了几年,这个问题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要说人生的意义,必须要先看意义是对谁来说的。因为绝对的意义不存在,意义一定是相对一个主体来说的。那么这个主体,我就分为“你自己”和“除你以外的外部一切”。
对于自己来说,人生的意义很简单,这个答案也是在很多地方得到其作者佐证过,是什么呢,就是兴趣。对于你自己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追随你的兴趣,你在人生终点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感,也会来自于你对兴趣的追求。当然,兴趣的不同层次也会带来不同的满足感。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的兴趣,满足感来的快,但不持久,比如吃美食,玩游戏;有些兴趣是需要努力才能获得满足的,比如体育运动,比如参加比赛;而也有些兴趣,是不仅需要努力,而且几乎没有即时的满足感,比如阅读,比如一些更艰苦的事。
因此,如果我们以临终时所能体会到的满足感来衡量人生意义的话,那么追随那些需要艰苦努力才能达成的兴趣,能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再说“除你以外的外部一切”。为什么这么分,这其实符合我们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婴幼儿在1-2岁的时候才发展出自我意识,这对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是个阶段性的跨越。另外从哲学的角度,笛卡尔、王阳明,甚至是佛教里都有类似的分法,那么我也这样来分。
“除你以外的外部一切”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要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外在所有的客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的爱人孩子,和外面的花草树木一样,对你来说都是你的“外在”。
那当意义的主体是“外在”时,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就要对外在的范围进行划分了。
先拿我们所知的地球和所有人类来说,它所赋予每个个体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人类整体的安全与繁衍,所以无论你是为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贡献,还是仅仅偏隅一角安静地过了一生,都是你的意义所在。
范围再缩小一点,就你所处的社会和国家来说,可能是社会制度、国家发展目标、文化,赋予了你人生的意义。比如在西方国家,刚刚说了,自由主义是根植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总统由一人一票选出”,是自由主义在政治上的体现;“企业只生产消费者喜爱的商品”,是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的体现;“杜尚把小便池当成艺术品展览”,是自由主义在艺术上的体现(即你所认为美的就是美)。因此,按照自由主义的思想行事,就是你在西方世界的人生意义。东方也一样,如果我们还是那个计划经济的社会,那么,按照集体主义的方式行事就是你的意义。
我们把范围缩到个体的小圈子中来,比如家庭,比如朋友关系。这时候的人生意义,可能就由文化、风俗来决定了。你如果生在古代,三纲五常是文化赋予你的人生意义;如果生在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掀起的新思想新文化,就是你的意义;如果在现在,养起一个小家庭,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和亲戚,和朋友休闲娱乐,就是你的意义吧。
所以,朋友们,还在纠结人生没有意义吗?无论你所处何时何地,你作为一个个体,对己对他人都是有意义的。意义不会有人为你强制规定,它像一个铺满白雪还无人踏足的地面,要靠你一个一个脚印去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