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各种问题纷至沓来。成绩滑坡、迷恋手机、游戏成瘾、叛逆不听话、与父母冲突、同学矛盾、早恋等等,情况不一而足,令很多父母头疼不已。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青春期如此多的问题,父母该如何面对和化解与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呢?
青春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的身体迅速成长,思维快速发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前那个可爱的小人儿一下子个头串得老高,站在面前,比爸爸妈妈还高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营养全面,孩子身体发育提前了,长得也更高。当孩子长得比父母更强壮时,他的潜意识里就有了一种信念,那就是“我行,我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事事顺着父母”。而这时,孩子的心理也同等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接近一个成年人的水平。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在能力上还远远跟不上他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发展。这就导致了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了成年人的身体和意识,但缺少成年人的能力。这是青春期诸多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因。
2)社会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导致众多诱惑摆在孩子们面前;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信息化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对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孩子除了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同伴,基本上没有什么获取信息的途径,孩子把师长当成偶像去崇拜或顺从;而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孩子有很多的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已经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因而也就不再在思想上那么依赖家长和老师了。电视、游戏、视频甚至一些黄色信息时刻诱惑着成长中的孩子们。这给青春期的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同时也是社会的进步;家长不应该抱怨这种进步,因为谁也阻挡不了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应对这种挑战。
3)父母的教育观念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没有同步时代的发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
与孩子的思维快速发展和社会更大的挑战相对应的,父母对待孩子的认识、思维还停留在孩子听话的小宝宝阶段,还没有意识到孩子长大的需求和做好思想准备。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的方法还停留在原生家庭教给他们的观念和方法上,不能适应现在孩子的发展需求。如要求孩子听话,打骂教育,抱怨、唠叨等行为,或者根本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这两方面的矛盾必然产生冲突。于是,家长们就把青春期孩子的表现概括为“叛逆”和“问题”。
如何变问题为机会?孩子青春期家长的三大任务:
实际上,家长们认为的“叛逆”和“问题”在孩子们看来,会理解成家长的“固执”和家长的“问题”。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不要让孩子的“问题”成为真正的“问题”,而是变“问题”为孩子成长的“机会”。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if !supportLists]1) [endif]搞关系;
搞关系,即搞好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处理与孩子一切问题的基础。如果父母始终与孩子保持着好的亲子关系,沟通顺畅愉快,则一切能很好地解决;如果亲子关系有问题,父母不能走入孩子的内心,孩子不能在父母面前打开心扉,则父母没有办法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以及这些情况背后的真实心理动机。很多时候,孩子不太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比较糟糕的地步,如何做才能改善这个情况。没有一个孩子是一开始就不想学好的,只是在过程中一些问题没有得到特别是父母的及时沟通和排解。所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改善问题的基本突破口。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父母的态度上;父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和改变自己的态度:
尊重。首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很多家长会说,我尊重他呀,他想吃肯德基我就给他钱让他吃等等。我所说的尊重,是将我们的孩子当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看待。比如,当家长与孩子意见向左时,我们是否有考虑过对方意见的合理性,是否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偏执,或者孩子说的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能将孩子,当成我们工作上的同事和上司一样对待,考虑他们的观点和尊重他们的意见。我想,尊重这一点也就做到了。但是实际中,父母通常认为他只是个孩子。这就造成,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不能也不知道怎么反抗,而当他长大一点,孩子就开始了他的人格抗争之路。孩子的反抗,实际上正是他的成长。只是,家长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更好地利用这种成长的力量。
理解。理解即同理心。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认为他是一个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而当他遇到问题时,我们是否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呢?这其实是对“尊重”的拷问。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回到家,父母是会想,“孩子考试不好,他已经受到很大的压力了”还是“考试居然不及格,书读到哪里去了?”。没错,实际的情况就是,孩子考试没考好,老师会批评他,他也觉得大家会嘲笑他,他希望改变这个事实——至少第一次一定是这样的。是父母的漠视或者不恰当的评价,让孩子一步步丧失了勇气和信心。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
信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必将是渐行渐远的;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历练。有了尊重和理解,接下来就是行动的选择;这个时候,父母应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去尝试。反复的鼓励、信任和尝试,正是成长之路。
2)做工作;
做工作即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有的改变必须建立在行为上;父母的“工作”就是在打开孩子心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下文中给出了青春期孩子问题的四种类型,可以参考。
3)给信心;
在“做工作”这个阶段,我们根据目标行为模型,帮助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些行动计划,剩下的事情就是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坚信孩子能做得到。这个过程是反复的,并不是孩子每一次都做得很好。失败是常有的事情,父母需要的在失败时跟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教训,适当调整行动方案和策略,给孩子以鼓励;成功的时候更是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发孩子更大的动力。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需要分别加以辅导和教育:
学霸型;
这是很多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成绩优秀,从不给父母和老师添麻烦。但这并不代表这类孩子不需要辅导。这类孩子之所以成绩优秀,往往与他在前一个阶段形成很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由于长期在学习成绩上领先,以及青春期身心的变化,学霸型孩子需要父母经常的沟通,减轻学习压力,解答青春期身心的困惑;防止孩子一直生活在好孩子的压力之下,最终迷失了自己。
能力不足型;
一部分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优秀或者良好,行为上也没有大的问题;但是进入中学以后成绩滑坡严重,逐渐与父母关系紧张,甚至有更进一步的不良行为。这种情况非常典型。他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专注、上课认真听讲、预习和复习等。在小学阶段,这些行为习惯并不会影响成绩,孩子也对自己充满自信,父母孩子皆大欢喜。但正是这个阶段忽视了对稳定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埋下了隐患。升入中学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快速、大幅度地提高,如果孩子不具备非常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由行为习惯赋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则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滑坡。这种在学习上的挫败感,会很快地打击到孩子;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并适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加以排解,孩子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以及陆续一系列问题。
能力不足型孩子,需要补回前一阶段的课,即从一件件小事着手,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时间管理、坐姿、专注力、检查作业的习惯等等。
混乱型;
混乱型孩子的表现是:一方面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孩子或消极或顺从或叛逆,或知道自己不好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及怎么做,或知道怎么做也说服不了自己坚持行动;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要求很高,但也不清楚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除了对孩子不满意,父母自己也说不清楚。
混乱型孩子很多是由能力不足这一类型经过比较长时间得不到调整演变而来;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小学阶段就出现能力不足,而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些能力包括性格、习惯、信念的方方面面。不能指望孩子自己能够很好地习得这些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环境塑造的。所以,这种类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父母需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清晰的预期,基于这种预期设计培养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并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初心。如果父母的关注和培养是片段式的,或者在途中走丢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孩子和家庭的混乱。
出现混乱,父母需要重头梳理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目前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哪些能力的欠缺导致了孩子的困惑;与孩子一起制定行动的计划,并陪孩子一起努力执行,直到形成了新的习惯,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仔细观察和分析对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行动计划也需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价值偏差型;
有些孩子是由于价值观的偏差导致的问题,如爱占小便宜、崇尚暴力解决问题、不分是非善恶等等。在小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认为小孩子嘛,没有什么;孩子能力范围有限,也造成不了什么危害。然而随着孩子年岁增长,到了青春期,这些孩子就变得无法无天,父母也无法管束,甚至成为危害社会的因素。价值偏差型问题的孩子,需要父母自身的反省,并立刻加以调整。孩子生下来是没有观念、性格、习惯这些东西的。孩子的价值观是在长大的过程中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的,而父母正是这个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价值偏差型问题的孩子,父母反省并意识到问题是最主要的。我们期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首先需要自己变成那个样子。
有机构曾经做过一项关于最崇拜的人的调查,发现在四年级的孩子中间,有25%的孩子认为父母是他们最崇拜的人;而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的孩子中,这个比例是28%。所以,并不是青春期孩子不需要父母,而是亲子之间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和父母的教育方法,使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形成了隔阂。
青春期不只是叛逆,还是成长;不只是问题,更是父母影响孩子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