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应该畏惧的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的无知”——苏格拉底
一个人,即使毫无知识,只要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那么他就总有机会使自己走出来,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他就远远离开了“不可救药”的境地。只有那些得少为足,总以为自己充满智慧,并对于各种事物都习惯于批判的人才是最危险的。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就是处于无知的迷网之中,却还以为这就是世界的一切。
记得庄子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一个青年来拜访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吵了起来。因为这个年轻人坚称一年只有三个季节,而众所周知一念是有四季的,于是两个人一起着孔子评理。孔子就告诉他们:“没错,一年是只有三个季节。”青年人得胜而归,但是孔子的徒弟却很是不满:“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能么能说瞎话呢?”孔子告诉他的弟子:“我说的没错,对于一只蝗虫而言,一年是只有三个季节,它没有见到过冬天,自然以为一年只有三季。这位青年就是地中蝗虫所幻化的,所以我和他说一年三季。”
故事本身很玄幻,但是讲出来的道理却是触目惊心。蝗虫不知道冬季的存在,因为它从来没见过冬天。那么我们又有多少事物和道理是没有见过的、不理解的?我们有没有妄下论断?恐怕是有的,而且还很多很多次的妄下了论断。最可怕的是我们连哪个是我们妄下的论断都已经不清楚了,因为我们已经把太多的妄想、妄论当真了。
让我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觉得别人看到的绿色和你看到的是一样的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觉得“绿色不就这样么?还能不一样?” 还真就不一定一样,你没有办法确定别人看到的绿色和你看到的是一样的。为什么没办法确定?很简单,你看到的物质本身其实不是绿色,而是这一个特殊不断地电磁波。电磁波本身并没有说一定有哪种颜色,例如无线电的电波你就连看都看不见。你所看到的绿色,只不过是你大脑给你的一种幻像,电磁波刺激了眼睛,大脑所给出的反馈现象就是这种颜色,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并不是电磁波本身的性质。同样波段的电磁波,进入另一个人的眼球,他的大脑所给出的反馈可能是在你眼中的“红色”,甚至都可能是一个音节。但是通过学校时期的教育,人们把这个波段的电磁波进入眼睛后大脑给出的反馈定义为绿色,不管这个反馈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A看到的是黑色,B看到的是黄色,C看到的是蓝色,D“看”到的是低音“咪”,它从此都有了一个名字——“绿色”。于是每个人开始很自然地认为,其他的人看到的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绿色”。
同样的,可以推广到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任何一种感觉,你都无法知道其他人是否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你只能够知道对于这种现象,或者这种物质,你们所定出的名称是一样的。也许A尝NaCl尝出来的是甜味,B尝出来的是苦味,C“尝”出来的是白色,D“尝”出来的是“摸”的感觉,但是,这四个人通过学校和生活的学习,都管这种感受叫“咸”。
呵呵,是不是感觉脑洞大开了?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我于是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我的所谓知识,绝大多数时候不过是我自己根据自己的体验编造出来的妄想,而并不是实际的真理。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知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时时刻刻都记得自己是无知的,我就能够不断地跳出迷网,不断地提高、升华。相反的,不论我已经有了多少所谓的知识,只要我还觉得自己很博识,什么都知道,还觉得这个也是迷信,那个也是错的,还喜欢整天只顾着批判和品头论足、辨论对错,我都是悲剧的,因为我在无知中却还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我觉得冥想与正念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能够有一个时间,放下脑海中各种妄想出来的既定概念和想法,放下那些我自以为对的各种知识和论调,回归无知,回归知道自己无知的状态,就这么原原本本地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自己。渐渐的消减我过去自己培养出的对事物的成见,回忆起自己的本真智慧,回忆起在没有知识的时候我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当成见渐渐的消减了,我的智慧也许会更加清晰,毕竟很多历史的经验都表明“刚愎自用”是智慧的大敌。我希望保持我的无知的状态,不断地进化、成长,让我的心灵更加宽广,而不是坐井观天,而冥想和正念恰能帮助我逐渐靠近这样的状态。
坚持冥想吧,我亲爱的朋友,也许你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