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化的痕迹越来越重,而如果我用心去寻找,是否还能找到那些被岁月留下的旧物呢?
上个周末,约了小时候的两个玩伴,在这个三十多度的大夏天,走了一趟西关。
我们几个各自穿过大半个城市,汇聚到这名叫——西关的地方,只为欣赏一下与平日里现代化风格不同的建筑。而我,还藏着个小心思:便是想在这有些年代感的地方,寻找一些我记忆里的旧物件。
兜兜转转,转了几趟地铁,走过几段不熟悉的街道,我们便来到了西关的范围。
大夏天,下午时分,太阳实在是猛烈,各自打着伞,懒懒散散地逛着公园,串躲在各树木之间的阴影里,偷得一时片刻的阴凉。
隐隐约约传来了戏曲的声音,和着公园里各色昆虫的声音,淡淡的,有种小时候晚上跟着外婆走去戏台看戏路上的感觉,也是这样,老远就传来了小小的声音,引诱着你往那走去。
戏台下,一群老人分散着围坐在那颗正对着戏台下的大树周围,大多是坐在那张长四角的塑料红凳子上的。还有那么一两个凳子是没人坐的,也不知道是有人恰好离开了一小会儿,还是,那本就是放在那里让大家随意坐的。
同行的,有人觉得这无趣,我们便稍观望了一会便离开了。确实,对于年轻人,戏曲的乐趣,我们不太能体会。或许是我们太浮躁?也或许仅仅是我们太年轻,阅历太浅,世界太大,我们还没看够,所以,还静不下心,来慢慢听这娓娓道来的老故事。
与循声而来一样,我们边走着,戏曲的声音慢慢远去。就像我慢慢长大一样,慢慢地,跟外婆去戏楼的次数不知不觉少了没了。戏曲的声音,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而我对此也不以为然、浑然不觉这期间有什么发生了变化。生活就这么平淡过着。
离了戏曲,我们来到了西关的小吃街,可惜,这时的我们刚刚吃饱饭,肚子里并没有多余的地方来装这些小吃,便作罢了,只走走看看,也不买。刚好,我也能专心寻找旧物。
顺着一个个门口的摊位走着,一把木质的老躺椅置在一个门店外的路旁,一位中年人,坐在上面,右手执一串佛珠,大拇指慢慢一颗一颗地拨动着。就像小时候外婆的右手,无事时,总是搭着那么一串,大拇指拨动着,嘴巴眨巴眨巴动着,小声念着经文。只看到那嘴在动,也不知在嘀咕什么,就是神情很安详的样子,我大多数时候都不忍心打扰这样的外婆,但是,小时的我偶尔还是会被这安静磨得无聊了,便只能打断外婆,缠着她给我讲故事、陪我玩耍了。
想着走着,便经过了躺椅,我忍不住还回头看了看那把椅子,现在真是见得少了。只有偶尔回老家的时候,才能见到街邻四方从家里搬出一把坐在巷子里。
有时是只有一把躺椅,一个人躺在上面,闭着眼,也不知道有没有睡着。有时是两三把并排在巷子里,两三个人躺在上面,互相聊着家长里短的,偶尔没控制住嗓音,那声音便会在小小的巷子里产生了共鸣般的回响,颇有点昂亮。大家也习惯这样的大嗓门,不以为然。还有不时爆出的大笑声,也给这安安静静的巷子增添了些许的欢乐,简简单单。
晃晃悠悠,便走出了小吃街,总的来说,旧物真是少了。那里的建筑就不多说了,千篇一律,那不是我要寻找的旧物,那是保存下来的历史。
我要找的旧物——是生活里的旧物,而这,在现在,确实是有些少了,这么一天下来,总共也就这么两三件,却也聊胜于无。常言道:知足常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