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我用一封简短的Farewell Letter结束了5年的阿里职业生涯,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车还是浙A的牌照,手机还是杭州的号码,偶尔在地里干活还能接到北上广深的猎头给我介绍互联网公司的职位,仿佛从未离开过,但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来,很多朋友问我,抛弃那么好的工作,回来干农业,你这样的选择,真的靠谱吗?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也想问问,问问5年后的自己,或许他能告诉我一些他的感受。很大程度上讲,阿里5年的职业生涯,是我之前十多年从业生涯中的巅峰,可能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能翻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趁着还年轻,趁着还有些勇气。从一个小保安能跨界到阿里巴巴,何不再尝试着再跨回来看看呢?回归到最原始的行业,来种地如何?
养活我们的,终究是土地。但我们对他的了解和关注,确实知之甚少…比如我们可能没怎么去想过这些问题:
你知道什么季节种萝卜什么季节种黄瓜吗?
不使用农药化肥,真的种不出来东西吗?
你知道一棵玉米苗,长大了它能结几个玉米棒子吗?
你知道小米是雷军做的,但你知道你每天吃进嘴里的大米是谁种的吗?
离职后,我弄了一个小农场,名字叫“一亩菜地” ,在鄱阳湖畔租了50余亩土地,成了一名典型的降级跨界的“新农人”。
在农业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感触颇深,毕业一年,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人少
“空心村”现象大家都知道,我地里的活,基本上是临时雇用村里的阿姨们来干的,她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想找40岁左右的人,基本上没有。所以386199部队里边,6199更多…
地多
离职之后,我在九江市几个县转了转,情况基本差不多,我现在承包的50余亩地,如果我不包,至少有30亩是长年荒废的,一来是能种地的青壮年都走了,老人干不动。二来是农民在市场上根本没有话语权,所以确实也不赚钱。
农药已然是标配
听说我不打算使用农药,有一位大伯语重心长地说:“你包的地太大了,打药确实要花不少钱…”,在他们的意识里,不打农药就等于放弃治疗,我要问问,这种意识,到底是谁灌输给他们的?我能理解的是,现在使用农药,对农民来讲,确实是增产高效了很多,比如锄草,这是个很累人的活,但现在使用除草剂,地里很容易就做到了除了作物,就是光秃秃的土,但这样真的好吗?
我偶尔把地里的作物发发朋友圈,朋友们多会惊叹,这么多草,你太懒了…但这有什么不好吗?如果把作物比作孩子,你一直把他放在温室里长大就很好吗?不让他去参与竞争吗?和谐共生吗…
大半年来,我的玉米地里没使用一滴农药,收成也还不错的,亩产也有700-800斤的。育苗的时候不使用农药,我遭遇了地老虎,剪掉了我大约5%的玉米苗,我补!还遭遇了被鸟把埋在地里的玉米种子偷吃了大约2%,我再补!村里人说怎么你地里就没有虫子,我说,除了我装了2盏太阳能诱捕杀虫灯,估计虫子都被鸟吃掉了。
辛苦
去年的这个夏天,我白天在凉爽的办公室,下班在地下车库拿车,回家继续开空调,好像每天最晒的时候,就是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我们才可能漫步在阳光下。
今年的这个夏天,好像把过去十几年亏欠的汗水一次补齐了,每天衣服不湿透几次都不现实。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稚嫩的外行,原本以为夏天是可以躲在树荫下乘凉的,谁曾想,玉米在夏天成熟了,绿豆在夏天成熟了,芝麻、小米在最热最热的三伏天要播种了…
节奏慢
今天春天,还是刚开春的时候,记得有很多朋友热心地问我,地全种下去了吗?我说,没有呀,现在只种了玉米,绿豆、小米还没到时候…
如果是互联网产品?我招人,我加班,一切皆有可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可到地里,完全行不通。
前几天,我把今年地里种的黍(俗称大黄米)采收回来了,因为我之前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只听着村里人土话叫“禾粟”,就试验性地种了点,采收之后发现很好。可是TMD一共才收了36斤,可是,我现在去阿里云买点云服务来加速还来得及吗?错过,就是妥妥的一年…
以前耳熟能详的“性能”、“并发”、“框架”、“可扩展”…到地里来好像也完全行不通,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到了高峰期也没有云计算可以支持…
种子
这个问题可能不做农业不会注意到,有些朋友已经开始自己在阳台上种点菜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你买到的蔬菜种子,背面的说明中基本上都有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此种子为杂交品种,不可留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都可以代代相传的种子,现在都需要每年到种子公司去购买了。虽然这东西没有转基因那么让人担忧,但娶个老婆不能生娃,需要去买娃的感觉,还是很糟糕的。
不过还好,我们目前的绿豆、黄豆、小米等杂粮,都是使用的传统的老种子,只有蔬菜和玉米,被逼无奈买的杂交品种。
不是说杂交品种有什么大问题,从自然农法的角度看,作物是有自己的基因改良能力的,一代代种植下来的种子,会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会在自然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抗病虫能力和与杂草抗衡的能力的。
越来越多的杂交品种,也同样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自然品种的消失,就像动物界的物种灭绝一样。
信任农业
这个名词应该怎么解释?这么说吧,现在有机食品最大的购买门槛,不是价格,而是信任。有有机认证就一定是有机的吗?有农残检测就一定是安全的吗?归根结底,我们之间缺乏信任。
现在,大城市周边,都会有一些小型的生态农场,作为消费者,可以随时去农场,“参观”也好,“突击检查”也罢。尝试着与农场建立联系,与食物提供者建立直接的联系。让他们成为你的特供基地。用消费的力量,去支持这些小型生态农场。
农产品,很难有大品牌,况且那么多奶粉品牌告诉我们,品牌也不等于可信赖…那么你们能做的,就是直接找出可信赖的人,不管是众筹的方式,还是直接成为一个农场的固定会员,这样的消费者与农场直连,是可信赖的。
农产品价格
贵吗?贵?不贵?
我认为,目前的整体农产品价格是不正常的,不是高,而是低。很多人说,有机食品都是天价奢侈品,消费不起。
虽然整体农产品价格在涨,但农民得到的实惠并不多,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不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工种,农药就一定会来得更猛烈,因为收购价低,所以农民只能想方设法地去拼量。用药,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现在有机食品的价格,一般在普通产品的150%-200%左右,考虑到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产量、额外的人工,是可以理解的。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现在不把钱给农民,留着以后交给医生吧…
毕业一年了,到底收获了啥?
是呀,毕业一年了,有什么能拿出来炫耀炫耀的吗?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50余亩地,今年种了玉米、高粱、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小米、芝麻、紫薯,还有比如荞麦、油菜、小麦还在计划中,没到种植的时候。
小菜园子种了秋葵、苋菜(被杂草打败了)、白菜(被虫子吃光了)、空心菜、西瓜、冬瓜、南瓜、黄瓜、丝瓜、辣椒、茄子、豆角…各种,反正能想到的能种的,都瞎折腾了一遍。
养鸡项目,从开始的1100只鸡,到经历2次球虫病,1次支气管炎,到现在,也已经损失了不少,但都还算在可接受范围内。
接下来,陆续有些粗粮可以开始上架销售了,吃粗粮,更健康哦!
跨界蹲下来第一年,就像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切都还在摸索当中。今年所有的失败与成功,都是宝贵的经验,我都欣然接受。
写在最后
从阿里离职,失去了很多。
在农场耕耘, 也收获了很多。
创业不易,在农业领域创业更不易!
请用消费的力量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