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是个有钱人吗?如果是的话,你想不想赚更多的钱?如果不是的话,你是不是就更想赚钱了?那你知道真正会赚钱的人,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吗?与我们这些不太会赚钱的人想的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呢?
怀揣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会赚钱的人想的不一样》,从目录里,我看到了很多我从未听说过的理论,诸如挣钱、赚钱、值钱、第一序改变、第二序改变、ABC法则、ACT理论、长板理论等等......
如此,我的疑问更多了,想必看到我说的这些理论,很多人都会像我刚看到目录那样的目瞪口呆,就像“挣钱”和“赚钱”不该是一个意思吗?ABC、ACT这些,分开全都认识,这合起来了一个都不认识了。
那这么多理论,究竟哪一个是赚钱的方法呢?我们之所以不太会赚钱,又是因为哪一个理论与会赚钱的人想的不一样,才会造成的呢?
那么,我就挑一个本书中写出的,我感受比较深的方面来说吧。
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配得感”,是我的生命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的词汇,可能以前我有过很多这样的感觉,但是苦于不明白这种情感究竟是什么情感,所以一直搞不懂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太过于自卑。
对,没错,我所理解的这里所说的没有“配得感”,就是一定的自卑感。
或许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时候:当别人对你好的时候,总觉得不好意思,更有甚者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好的对待。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别人对你好,也都是心甘情愿的,他们并没有先考虑好他值不值得我对他好才这样对待你,而是下意识的选择待你好。
以我自己的经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从小就对体育运动有很大程度的抗拒,但因为小学时期并没有要求的多么严格,导致我更加对这种随时可能摔倒或者跑完步之后一头凌乱的头发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体育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心理。这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尤其得到了体现,由于长时间的没有体育运动训练,在初中的体育课测试800米时,我毫无意外的成为了第一名——倒数的。
倒数第一原本不是那么引人注意的事情,毕竟有正数第一就会有倒数第一,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引人注意的就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运动,使我在突然之间的这样剧烈运动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应,又是腿软又是恶心想吐,脸也是红的吓人,那正值夏日的时候,流汗更不用说了,剧烈的咳嗽声也是把同学吓得够呛。
于是,当时体育老师宣布解散的时候,我的朋友扶着我慢慢往一边走,这时候有一个当时我认为长得很帅的男同学刚好碰到我们,我印象中是一脸温柔的递给了我一包纸。这样的举动让本身就有些自卑心理的我更加觉得受宠若惊。
我身上发生的这件事,让我突然对“配得感”这个词汇感同身受,于是我很容易的就理解了作者所写的,当你下意识的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当你得到别人帮助之前,你就会下意识的躲避这种帮助。相同的,当有些赚钱的机会靠近你的时候,你也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样的机会,下意识的躲避开赚钱的机会,那你又该如何赚钱呢?钱主动找上门你都能躲开,你要怎么赚钱?
另一个我感受颇深的方面,则是作者在文章结尾时写的一节:“要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能力”。
知识,与能力最大的区别是,知识是存在脑子里的,或许有的人会记得很清楚,但是这也仅仅只是记得很清楚而已,而能力,则是人们潜意识的行为,是像我们下意识的呼吸,内脏也会在我们没有关注到的时候各司其职的工作的能力。
你想,如果你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能力,那就会在你下意识的,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做出一系列体现出你的教养的动作,而如果你只是学到了关于怎么才算是有教养的知识,记在脑子里,你一定会在某些时候做出了粗鲁的动作才后悔,我刚才应该这样,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体现,可是那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而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能力的做好做法,就是去行动。在本书中,作者大部分的文章都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通俗的讲出心理学上定义的,我们无法一眼看透,和理解的词汇,更会在每一小节的文章最后留下“作业”,写下财富行动指南,提示和指导我们该如何将学到的什么知识培养成什么能力,而非一味的记笔记,死记硬背却从不行动。
因为记笔记不行动你只是学到了知识,可行动,才能将知识变成能力。正所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这本书所讲述的也不仅仅只是赚钱,毕竟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还有很多至理箴言,如何做到看人先看人的优点,以及想什么先想到别人等等......
书中的理论丰富,且运用了许多作者切实的经历对专业名词进行通俗的讲解,对于心理学小白(比方说我)也是非常友好易于理解的,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于心理学的书,也勾起了我对心理学类书籍的兴趣,你是否愿意去看一看这位作者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