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会花一夜的时间去打一个游戏,会花四年的时间去追一部美剧,那你可愿借我十分钟来谈谈人生?
首先我想问的是:你有思考过生活与生存的差别吗?
之所以这样问因为突然发现,身边一些同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推波助澜的生活,而抛弃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或者说任由它一点点消匿在自己内心独白中。它也曾被放肆大喊,只是在空荡的心房中变成回音,愈来愈弱,这让我感到恐慌。
我很怕十年后的我们都已经成为了一台机器,执行着生存法则编译的代码,日复一日重复着相似的动作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最后我们变成了最成功的“人工智能”,直到硬件老化到无法工作,然后被新的机器替换下来。
曾看过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教育的终极使命就是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野性”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求自由,把身体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充分体验各个身体本能的美好;“高贵”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把个体精神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充分体验人类精神文明的美好。”这是一个留学机构所发表的文章,后面自然而然的将中式教育说的不堪入耳。虽然中式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但我想后面为了某些人利益而添油加醋炒作的东西没必要分享,不过我们真的应该要有一个“野性而高贵”的人生。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状态将会支撑着你完成想要执行的事情,不过早挥霍空身体才能坚持走到最美的风景。吃苦耐劳是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也是达成理想的直接方法。自由值得一提,余秋雨先生曾在《中国文脉》一书中这样写到“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书中所说的是文学的自由性,但仔细想想对于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同样适用。“自由”一样是有方向的,不是无所事事、随波逐流就叫自由,而是了解你要的是什么、擅长的是什么,做着你想做的事、追寻着你想要的生活,这,才叫自由。情趣高雅会让你的精神世界丰盛,让你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高贵气质,自在坦然的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种种变幻,好比一个旅行过多个国家与城市的人,他将不会那么容易被世俗所欺骗,不那么容易被利益所诱惑,因为他的思维被丰富到没有缝隙,而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坚硬的,独立运转的小宇宙。追求卓越可以理解为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极致,但是我更愿意关联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放弃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严于律己,小的来说是严格约束自己,上升到社会道德层面说我想这是弥补法律空缺最好的办法,如果犯错成本微乎其微可以不计,那么更多的只能靠我们自己约束,这也正是当前社会所缺的。
我想年轻人的眼睛应该是跃动灵感的泉,然后慢慢经过时间长河的汇聚,变成深邃温淡的海,而不应是倒映着绚丽网络游戏和没有营养混淆虚实的影视剧的镜子。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动态的东西,那么是不是和那双井底蛙眼很是相似?年轻人也千万不要用一副看透人情冷暖、饱尝世态炎凉的模样伴随着空洞的目光对人意味深长的说什么“梦想太遥远,长大了就要现实一些,放弃吧。”可否像蒋方舟一样“承认自己不曾经历沧桑”并勇敢的反抗。我们才刚刚丰满了羽翼,为何连飞都没飞过就惧怕缥缈云层之外的存在,可知骏马面前无沟壑,怂人面前多坎坷。
我们身处一个匆忙的节奏和固有的体制,但这些其实应该由我们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来掌控,正如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的演讲《我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中所说:“我们不能任由体制去剥削我们。我们一定不能允许体制有它自己的意志。因为体制并不创造我们:是我们创造了体制。”我承认生活是建立在生存之上的,很多人都在为生存奔忙,也希望为了生存奔忙的人在时光流转中也一直怀揣着梦想,不要被人海的礁石磨去棱角,不要被时代的浪潮殆尽灵魂,把每一秒的奔忙都累积在追梦的道路上,待到机会降临时勇敢的放飞怀中最初的梦想,而那些直接踏上征途的人都能以梦为马,随处可栖。愿我们在未来的某一个清晨醒来忽然发现,我们的心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未来最美好的畅想莫过于姚若龙在歌中所写:“我要去看的最远的地方,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