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晴天
文|深海梦影
今日周六,忙碌一周过后,生活节奏突然停了下来。秋高气爽的时节,闲来无事,想着出去走走,去哪里并不重要。
不想去人满为患的景点,现在这个社会,所谓景点,不过是网红打卡之地。对于这些,实在是没有太多兴致,我只想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清晨八点,我穿过紫竹桥路,漫无目的地行走,突然生出一种念头,去逛逛胡同吧。
一提起老北京胡同,总想起儿时看过的一些小画。幽深狭窄的巷子,深灰色斑驳的墙壁,小草从一砖一瓦的缝隙之间冒出。
或者正值春节,大人在门外放鞭炮,烟火味弥漫了整个巷子,三五小孩穿着厚重的棉衣,捂着耳朵嬉戏跳闹。
路的尽头,老爷爷的冰糖葫芦车和叫卖声亦是不能够缺少的。
这些都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想象中的。决定了去鲜有人造访的五道营胡同,脚步便稍稍加快了些。
每次亲临一个地方,现实与理想都是大相径庭。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没赶上那些年代,也可能因为社会发展太快,从小接受的知识总是和现实脱节,失望是在所难免的。
而这次,我对胡同又有了新的认识。
不到九点,我已经穿梭在长六百多米,宽六米的胡同里了。两旁全是打了烊尚未营业的小店,混杂着一些私人住宅。
那些私人住宅吸引了我的眼球,黄漆木门,深灰的墙壁上挂满了爬山虎,门外还有绿竹。
一张弹簧小床横在门口,脚步突然不听使唤了,足足在跟前站了五分钟。
我想到秋夜,能睡在这样的地方,吹吹凉而不冷的小风,看看偶尔从门前经过的行人,泡上一杯茶,听首老歌,该是多么惬意啊。
一时竟看呆了过去。
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卖首饰的小店。周末这里十点多才开铺,只能隔着玻璃窗向里一探究竟。
纯手工制作,复古的耳坠在微阳的投射下,散发着厚重年代感,有一种孤绝而又惊心动魄的美。
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些东西了呢?
还有印花丝巾、瓶瓶罐罐、被渲染得浓墨重彩的瓷盘。我就那么透过窗,看着,欢喜着。它们是孤独的,我亦是孤独的。
隔着玻璃看也是好的,距离才能产生美,对于物同样如此,只可远观而不容亵玩。
其他的店铺就没什么新意了,热闹的,现代化的,世俗的。
不得不承认,为了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原始的纯粹气息逐渐被商业化取代着,扰乱了人们的心绪,一些传统文化在渐渐消失,实在让人痛心。
从胡同出来,沿着小巷一直走,一直走。走累了,就搭个并不拥挤的公交,听听歌,靠窗一路看过去,坐累了就下来接着走。
我喜欢这份闲适,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没有要赶的路,没有要追的时间。置身当下,总能遇见未知的惊喜,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沿途经过中科院、中农、北林、清华、北大等一流高等院校,可真是意料之外,适逢惊喜。
单单从门前路过,并未觉得其有何特别之处。面对孕育出诸多国家栋梁的宝地,又不得不让人心生敬畏。
马路边看见一个白发的老爷爷,没有双腿,身边亦是没有人陪,只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娴熟地与过往的车子一起赛跑。
不服老,不认输,不向生活低头,亦是看不出一点点孤独,看得直要人流下泪来。
肚子饿了,就买点吃的填饱。午后有点热,就找个书屋喝茶看书,哪怕只是发一阵子呆,也是极好的。
并非是为了打发时间。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被世俗迷醉,不易守心,而我不愿成为这样的女子。
总要走走停停,整理一下思绪,清扫内心的灰尘,收拾干净再重新上路。
黄昏时刻,我来到国贸大厦,熟悉了网上的攻略,准备去往三期32层观景。这里中外游客云集,一楼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有价格不菲的摆设,优雅的法国女人。
出奇地安静,没有找到通往32楼的客梯,法国美女将我带到了64层。整座大厦共81层,这一层是酒店大堂,同时有贵宾在享用精致的西餐。
有个漂亮的美国姑娘,一身得体优雅的装扮,背靠玻璃窗。时而抿一口咖啡,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跟身边的男子说话,时而扭头朝外看。多美好的女子,亦是成为别人眼中的美景。
我也找了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地方,透过窗子极目远眺。近处是北京最高的建筑中国尊,远处有点动成线的慢速车队,看得见轮廓的被余晖浸染过的山,还有那将隐未隐的晚霞。
高高地俯瞰这一切,有种人类何其渺小的感觉。悄悄换动位置,多个角度观景,确定拍照的最佳位置,顺便等待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了,霓虹灯渐次亮起了,星星点点,繁华的都市尽收眼底,高架桥好似浮于城市上空。纸醉金迷的夜,让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本来还打算到长安街去走走的,由于时间不够充足,只好留到下次。乘地铁返回,从都市中心撤出,身心莫名踏实,一种满足感从心底溢出。
浮华的,安逸的,都是体验。
倘若此生也能这样,经历了热闹后再回归平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日,至少目睹过、经历过、见证过了,如此足矣,再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