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习和理解 物理学教授都坚信“做中学”。
关于学习 读书就是学习,旨在获取新知识。要想学好,不妨先来了解关于学习的几个常见的迷思和真相。 人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几乎无穷的记忆能力。据说,一个普通人在一生中所用的记忆量不足大脑记忆总容量的1%。所以,担心学习新知识就会忘记旧知识的人大可放轻松,学习新知识并非意味着要丢弃旧知识才能腾出记忆空间。 我们会忘记去年学的所有内容,主要原因在于那些学过的内容,我们并没有学得很好罢了。因此,全都忘记了。不过忘记不等于失去,那些知识还储存在大脑中,只是我们“不知道究竟储存在哪里了”,所以不容易重拾印象。最好的证据就是,当我们重学一遍已学过的内容,会觉得比学习新内容时简单得多。这个规律屡试不爽。比方说,如果你学了一门外语,一段时间没有用它,你就会忘记许多单词。不过当你重拾这门语言时,学会开口再说的速度肯定比从零开始学要快得多。又比如,当你忘记某人的姓名,但如果看到他的名字,你就会想起来。也就是说,知识从不会丢失。
不同的学习方式 很多研究都在探讨不同学习方式的具体成效,即最后你究竟能记住多少所学内容。位于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总结出了如图2-2所示的金字塔型数据。
关于忘记 前面曾提到过,我们忘记多少所学知识主要取决于我们当时学的好坏程度。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导致我们忘记:记忆衰退、记忆压制、记忆扭曲、记忆干扰和依赖提示。 ·记忆衰退。当我们学了之后不复习或者不应用,大脑中的记忆联系会逐渐变少。想想那条记忆小路,只要没人用它,那里又会长满杂草。
众多解释中,记忆衰退是最为人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记忆压制。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或者会带来心灵创伤的东西,都会被记忆压制,赶到潜意识中去。
·记忆扭曲。我们的价值观喜好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因此我们会记住那些希望发生的事情。
·记忆干扰。新知识会和旧知识混淆。如果你学了一小时法语,接着又学了一小时西班牙语,那么你很可能会把两者弄混,因为法语和西班牙语有些相似。你对所学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不会将新旧知识混为一谈。
·依赖提示。你肯定经历过“就在嘴边但说不出来”的情形。比如你忘了谁的名字,只需要给你姓氏的首字母,你就能想起这个名字来。学习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创造一些小提示(联想),这样就不容易忘记。缺少这样的提示,我们可能总是想不起来曾学过的知识,就会“忘记”了。在第二部分“成功应试”中,我们也会探讨如何利用提示提高记忆。
重要的学习原则
高效的学习和记忆建构在几个基本原则之上。能否聪明地学习,重中之重就是在于是否了解并熟练应用这些原则。它们包括专注(注意力)、意义和理解、兴趣、联想、图像化、总览和逻辑、背诵以及重复。
专注(注意力) 十美元纸币上画的是谁?交通信号灯最上面一盏灯是什么颜色?你的车牌上写了什么?你是否觉得这类问题很难回答?你肯定见过千百次了,但每次见到它们,你都从未好好专注地观察过它们。 让我们再举个例子。你是否曾经刚刚读完一节或一页书,却感觉自己完全不记得读了什么?当我们任思维自由徜徉,其实并没有专注在需要学习的内容上,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在学习。你的眼睛在教科书上东瞟西瞟,耳朵听着老师讲课,这并不意味着你学了什么。关于专注,你也听过另外的说法,即“注意力”“专心”“注意”,或者“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刚好相反)。专注是最基本的学习原则。缺少专注,就不可能学习;你越专注,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很可惜,我们无法同时专注于几件事情。当然,你确实也可以专注于不同的事情,比如一边和这个人聊天,一边听那个人说话。但你不能一边读书一边接电话。事实上,你顶多可以读一会儿,说一会儿,再读一会儿,再说一会儿。这样持续改变注意力,效率非常之低,多任务工作也总是因此被人诟病。所以,你应该在单个时间段里只专注于一件事。显然,在学习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家”要你把电视音量调低,还是有些道理的!要专注!
意义 记忆力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曾说,如果你不理解所学内容,跟你能够理解的情况相比,你要花上10倍的精力才能学会。现代研究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如果所学的内容对你毫无意义,学起来就会难得多。记住数字07041776要比记住1776年7月4日花的时间更多。如果你理解了直线方程式m=[(Y2-Y1)/(X2-X1)]的意义,学起来就容易了。
兴趣 你认不认识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平平,却是个无所不知的“足球通”“汽车通”“电影通”?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动力,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力),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兴趣促进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我们对主题感兴趣时,我们会去了解更多相关联科目/话题,这样学起来就简单得多。培养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思考它是否和你的目标有关,跟其他你感兴趣的事相关。如果你特别喜欢车,但对学习德语一直提不起兴趣,那么不妨想象一下,未来你要买辆德国车或者车配件,学点德语就会很有用。如果你想将来成为一名医生,那么学好生物和化学是关键。
联想 如果你能把必学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关联起来,或者找到别人所说的“挂钩”,记忆将会变得简单。如果你原先就知道伽利略(Galileo)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你就容易记住伽利略是欧洲新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假如你搞不清楚卫星导航系统是什么,那么想想GPS。GPS是美国卫星导航系统,全球人民都在用它,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就是欧洲的GPS。 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关联起来,大脑就会修建“更多小路”,因此你就更容易记住它们。当我们需要这些知识时(考试时),大脑就存有许多记忆路标了。想象一下,你正在学习西班牙语“护照”(paasaporte)和“字典”(diccinario)两个词,你会发现它们和对应的英语“passport”和“dictionary”很相似。如果你想用它们却忽然忘记了,那么你就可以想想它们的英文拼写,相应的西班牙文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了。前面我们曾探讨过,学习是建构在个体先验知识之上的。当你把事物关联起来,就能精确地使用旧有知识来教自己学习新知识。
图像化 如果你能在脑海中将所学内容图像化,学习就会容易不少。我们的大脑拥有绝佳的图像记忆功能。比如,想一想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你家的卧室有多少扇窗子?你可以马上想象客厅就浮现在眼前。不论是亲眼看到,还是凭借想象,当我们把事物图像化后,就会比抽象事物更容易记住。又比如,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字母表中“x”前面的是哪个字母?大多数人都想象不出字母表的图像。相比之下,他们得想得久一些,迅速背出字母表才能得到答案。在本书后面的章节,我们会具体谈谈图像化技巧。
总览和逻辑 想象你正站在巴黎里昂车站,打算去卢浮宫看名画《蒙娜丽莎》。你手上有一张巴黎地图。你目前的位置靠近塞纳河,沿着河岸走一段路,巴黎圣母院所在小岛的后面就是卢浮宫。你看了看,估计有4公里那么远(步行需要30~40分钟)。要去河边,你得向着埃菲尔铁塔的方向走,你可以远远看到它,不需要地图指引。一直沿着河向下游方向走,直到穿过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小岛。现在,你就要见到蒙娜丽莎了。 地图为什么这么有用,因为它显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看了巴黎地图,你就有了整体印象。如果别人告诉你往西北走3.5公里(除非你带了GPS或者伽利略),恐怕很难找到路吧! 如同总览地图能帮你找路一样,对知识的宏观认知也有益于学习。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现在所读的内容是不是为之后的内容做铺垫,或者它本身就是基于以前所读内容之上的?以前是不是总有人建议你要先熟悉教科书,比如先看看目录,或者先迅速扫读某个章节,再细细理解内容。这些建议都是基于总览原则。
背诵 背诵就是看着一个问题、标题或关键词问自己:我从中学到了什么?然后尽快回答出来。当你背诵的时候,不能看书,只能背完之后再检查你记住了多少,或者根本完全不会答。你可以选择在每节、每页、每章或几个章节后背诵,根据你的个人情况而定。 背诵有许多好处。它督促你专注于学习内容(主动学习),保证你温习巩固所学知识(至少一次)。告诉你自己学了什么,哪里需要加强运用,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最后一点很重要,背诵会提供反馈,而反馈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不过,背诵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提高考试成绩,它让你实际操练起来,就好像在考试中考查你记得的知识。事实上,背诵确实重要,无数研究都表明,你应该花多点时间操练这种学习技巧。在一项研究中,两组学生分别听8组词语,每组5个。第一组学生每组词语背3次,第二组学生只读3次。48个小时后,两组学生参加测试,结果发现背诵组的学生记得更多。 背诵如此有效,却为什么很少有人用?是不是背诵不适合所有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材料都可以背诵,无论长短、难易、枯燥或有趣。很少有人背诵的原因之一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背诵的价值。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其他学习方式,背诵耗费更多功夫。阅读一个章节,跟通过背诵检查你的学习成果相比,花同样时间却要简单得多。
要点小结 ·专注(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前提。你不能同时专注于几件事情。如果你不专注于正在学习的内容,那么之后什么也记不住。 ·意义和理解、兴趣、联想、图像化、总览和逻辑、背诵以及重复等学习原则都能让学习更加简单和高效。
理解 正如前面章节所说,理解是学习的重要原则。对所学内容理解得越透彻,你就越容易记住并运用它。
理解的程度 我们经常问别人:“你懂了吗?”但是理解并不是回答“是”或“否”。理解不应该界定为你懂的程度深浅。懂一点和深度理解是两码事。同理,懂一点法语和流利说法语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对某件事懂那么一点,但又不能详细阐述给别人听,那么你仅仅是肤浅地知道而已。跟深度理解后相比,懂一点而记住的时间很短。因此,花费在深度理解上的时间绝不会是浪费(见图2-4)。
什么时候理解特别重要 通常,大学比高中更重视考查理解的程度。但实际上,理解问题一直都很重要。时间那么少,要学的那么多,所以不妨遵照几条简单易上手的经验规则,判定哪些时候特别需要深度理解。 有些课程原本就比其他课程要难一些。比方说,数学、量子物理和宏观经济学里的主要概念,远比历史和营销里的核心概念难懂多了。这类难懂的课程还存在一个重要特点,即其中许多概念都基于其他概念之上。如果你略过了一个概念,就很可能难以理解后续的概念了。这类课程通常比那些简单课程学起来需要付出更多心力。
下列情况下,理解很重要: ·不理解就很难记住; ·为后面的章节或课程打基础; ·未来生活中会常用到; ·不仅考查记忆,还考运用; ·考试会很深入,比较典型的是口语考试。 下列情况下,理解可以忽略: ·理解比记忆更花时间; ·对未来生活不重要; ·没有足够时间来准备考试,时间最好花在其他学习形式上。
如何加深理解 要理解任何知识,我们都需要先掌握必要的先验知识。 接着,再做两件事就能达到深度理解了,那就是阅读和提问,还有自我测试(做任务),如图2-5所示。 图 2-5 必备的先验知识—“保证你能建构知识大屋的地基” 统计学中将标准差定义为“测量样本或总体中的离散差”。如果你之前不理解什么是总体、样本和离散,要理解标准差几乎是不可能的。理解比记忆更依赖于你的先验知识储备。想要进一步理解某个事物,你得先理解其中的基础概念,这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这也是那么多人被数学折磨得不轻的原因。
有些时候,问题却不是出在我们没有理解基础内容,而是我们忘记了。重新学这些内容并不让人觉得羞愧。再说,重新学习会非常快。当我在大学学习数学的时候,距离高中学数学已经过去了两年。当然,我忘了绝大部分内容。我把过去的旧课本拿回学校,重新学起来。原来真的有效。
阅读和提问 要理解新概念,你应该阅读课程教材,或者请教他人。记得运用主动学习的那些原则:联想、总览、专注和图像化。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它和其他事物放在同一个情境中。 ·找到各种不同解释。有时候,一个例子或一种解释并不足够。有时,教科书或老师的讲课也讲得不够清楚。在这两种情况下,不妨多查阅几种解释。你可以多参考几本书,或者找人给你讲解。
·带着问题睡觉。研究显示,当我们睡觉时,大脑也在持续解决问题,睡眠会增进理解。某项实验让两组受试者看一长串数字。这些数字以某种规则组合在一起,受试者必须找出数字背后的关联。很少有人能够当场想出答案,但睡了一晚之后,很多人都解开了这个问题。如果你学了一整天,却还是没能理解某个知识点,那么不妨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明天再来处理,这才是明智之举。
自我测试—多做练习 尽可能多做练习,或者尝试解释你需要理解的内容。看看你的解释是否简单明了。想出你自己的例子加以解释,也想一些反例或者不适用的例子来推翻。
·大量训练。有些概念很难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反复不断地接触,多做练习和学习例子。要达到深度理解,多做练习非常重要。
要点小结 ·理解分为表面理解和深度理解。理解越深入,就越容易记住,并且运用到处理新问题中。不过当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内容的时候,你得平衡分配花在深度理解简单概念上的时间。 ·想提高理解程度,你应该确保你理解了基础概念和假设,找到多种阐述,并研究例子。做练习,并且尝试把新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身上。大量练习不可缺少。好的睡眠对理解也有帮助。
第3章 个人独立学习及与他人共学
个人独立学习 要想最大限度利用坐下来独自学习的时间,好好规划安排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和大脑在吸收知识时保持最好状态。在推荐具体的方法之前,请允许我加以详细说明。
专注 你还记得吗,专注是学习的重要原则之一?当我们专注的时候,我们处于一种高效、精力集中的状态。我们会在很大程度上自然选择专注的对象,但是专注力会受到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影响。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更容易专注。 ·当你有积极性的时候; ·当你有兴趣的时候; ·当你没被内部因素影响的时候(焦躁不安、担忧焦虑、厌倦无趣或其他情绪); ·当你没被外部因素影响的时候(噪声、周围的动静、糟糕的空气); ·有生理需求的时候(睡觉、吃东西、喝水、舒适感)。 此外,对多数学生而言,他们都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才能全神贯注在学习上。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需要时间准备好书本和其他文具,也需要让自己调整到学习状态中。事实上,专家认为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进入专注学习的状态。
大脑吸收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之后,如果我们给予大脑一些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大脑吸收知识的能力(我指的是大脑内部的生物过程)会更加高效。因此,学习期间适当休息是积极有益的,因为这能让我们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如果在休息期间你什么也不做,大脑会回馈给你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你在休息期间看电视或者和别人聊天,效果就会差一些。与此同时,休息的时候做点什么,可以让你补充满精力和动力。因此,你应该好好决定如何打发休息时间。 一天之中什么时候学习,学多长时间,休息多少次,以及在哪里学习都是影响我们的专注力和大脑吸收知识能力的选择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如果做出最佳选择吧!
一天之中的学习时间 选择让你最有动力,能以最大专注力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早上我总是心神不宁,而夜晚会感觉放松。因此,我一般选择在晚上学习。早上精力充沛状态积极,但之后精神疲惫的人,应在早上学习。
学习时长 前面说过,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达到专注状态。这就意味着你应该安排好你的学习,这样你就能学习好一阵了。不过,请记住,最完美的学习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保持在半个小时内高强度且高效的学习。而我呢,除非有至少两个小时,否则根本坐不下来学习。如果少于这个时间(除非我打算复习),我基本上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时间少于两个小时,我宁愿花时间做其他事情,比如写封邮件、处理作业或者查看网上银行。 原则上,学习时长没有上限。我建议让你的注意力决定学习时长。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越变越高效。当你变得疲惫,感觉头脑昏沉,那就放下书本吧(除非明天考试)。如果已经学了五个小时你还感觉精力充沛、学习高效,那就不要打断。这也意味着有些日子不适合学习。假如你头痛,经历悲痛的事情,缺少动力或感觉不佳,那就做些别的事情吧。遭遇一个状态不佳的日子,没什么大不了。
休息 前面已说到,休息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给大脑吸收和处理知识的时间。休息对保持专注力也非常重要。因此,学习期间穿插休息也很重要。
休息时长 休息时间并不需要太长就能给大脑留出时间吸收新知识。两分钟就够了。不过,要休息眼睛、放松注意力的话,你就要增加双倍时间。假如你打算坐下来学很长时间(超过四个小时),那么休息时间就应该增加。用吃饭来打发长的休息时间,也是相当聪明的做法。
休息之间的时长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几乎所有学校都把一节课设定为45~60分钟,然后下课休息?心理学家的结论是,两次休息之间最理想的时长就是大概50分钟。如果上课时间短了,就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时间长了,大家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不过,即使45~60分钟是最佳的课堂长度,这也并不代表它是最适合你个人学习的时间长度。难易程度不同、科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还有在其他一些情况下,50分钟的上课时长也不一定都合适。45~60分钟的学习时长可以视为一般规律,让你的身体告诉你什么时候该休息。如果一切进展正常,那么也可以不休息。当你意识到自己开始变得注意力难以集中,那就休息一下。这也取决于你的状态和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如果所学的内容特别难,你的脑子就经常会很快感到疲累,那就需要更频繁地休息。每15分钟和每两个小时休息一次都是非常合适的学习安排。
学习地点 理论上,无论是在家里、图书馆里、自习室里,还是讨论室里学习,只要你能够保持高效学习,学习地点在哪里都没有什么差别。这也就是说,最佳的学习地点是让你充满动力和积极性,能够专注,不受打扰的地方。最完美的地方在于,它让你不想离开,你能在自然状态下安心学习,几乎没什么干扰,或者塞个耳塞帮你抵抗干扰。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很重要: ·足够大的工作间; ·舒服的椅子(办公椅比长凳舒服); ·舒适的照明(如果光线不佳,你的眼睛很快就会感觉疲倦); ·良好的通风/空气质量; ·方便拿到所需的东西(书本、字典、写字工具、打印机等)—需要什么的时候总能方便地拿到。 有些人在家里学习的效果最佳,因为他们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很容易分心。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刚好相反!很多人觉得自习室和图书馆给人一种学习社区的感觉,会特别有学习动力。还有一些人能够忽略周围的动作和声响,所以在咖啡馆或室外这样的地方也能高效学习。
学习的姿势 调整你的办公椅,让后背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放在桌上,这就是最佳的学习姿势。据学习专家彼得·孔普(Peter Kump)说,当你学习的时候,书本最好与桌面呈45度(见图3-1)。 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尽量避免在被窝里或者沙发上学习(除非你在复习或者打算睡觉了)。一方面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很低,另一方面你会很快因为觉得舒服而睡着。
要点小结 ·专注是高效学习的核心要素。因此,当你感觉精力充沛的时候,请学习。确保学习期间不要被打扰而分心。 ·忘掉关于学习间隔和休息时长的规则。坐下来学习,直到你觉得需要休息的时候,再停下来休息! ·确保你有足够大的学习台面、舒适的灯光,让一切所需触手可及。
课堂学习 当教材的内容非常复杂,老师的讲课通常就是这门课的核心。在这一小节里,我们一起看看如果充分利用课堂学习。
专注和参与 ·专注。还记得学习的专注原则吧!不专注,无法学!你可以拿着手机坐在教室里,每次趁抬头的时候听点课,但你无法一边听课一边专注在手机上。
·参与。当你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比方说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效果会提高。
参与也包括能主动抓住课程最重要/与考试最相关内容的话语和关键词。当老师说“来总结一下”“最关键的”,和“这很重要,是因为……”这类的话时,聪明的学生会竖起耳朵,听得仔仔细细。
态度 当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会精神萎靡地靠在椅背上,或者用手托住下巴。我们的身体语言反映了我们的精神状态。不过目前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像我们以前认知的那样是单向的。身体语言不仅仅强化我们的心情和态度,我们也可以利用身体语言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如果你的情绪有些低落,试着强迫自己微笑,也许心情就会好一点。我们的大脑将微笑和正面积极的事联系在一起。如果你觉得自卑,不妨挺直腰背,抬头挺胸地走路,你就会感觉更自信一些。你的身体把这种姿势和安全感联系在了一起。
和谁同桌 同一时间你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别和缺乏动力的人、让你分心的人同桌,这不明智。那些对课程充满兴趣的人,能跟你解释所学或激励你的人才是正确的同桌对象。
教室的座位 要想学习,最好的座位是在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坐在那里,你能清晰地看见黑板上的内容,也能清楚听到老师的声音。坐在教室前方比较不容易被打扰,因为你的视线范围内没什么人,受干扰的概率比较低。此外,这些座位是喜欢学习的学生们的最爱。 后排的位置最糟糕。远远坐在后面,会让你特别容易被坐在你和老师之间的同学干扰。看黑板也会费劲些,老师的声音也听不太清楚。
课前准备要有多充分你是否提前阅读了课程内容,把上课当成复习,还是刚好相反呢?假如正在学习的内容很难,上课也听不太懂,那么很显然,你应该在上课前看看书做好预习,这样上课才能有收获。不过如果原本你就能从上课中得到收获,那么是否预习并不重要。如果你的时间不多,分配多一点时间预习最难的科目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我的一位学历史的朋友这样做课前准备:“一般来说,我并没有时间在每堂课之前读完相关的全部章节。不过,我通常会阅读这些章节的摘要部分,并且快速浏览教学课件。这样的话,我就能知道这堂课讲什么,上课的时候也听得比较明白。” 你会主动提问的话,预习也有好处,你就可以在上课或课间时提出更好、更精确、更有深度的问题请教老师。如果你喜欢用思维导图做笔记,课前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是精明的举动。这样上课时收获就更多。
收获很少的课
要点小结 ·保持积极的、充满兴趣的态度坐好,这会让你更愿意学习。 ·坐在教室前部,这样能看清黑板,并且不会让坐在你前面的人使你分心。 ·和那些有学习动力并且不会让你分心的人一起坐。 ·提前阅读学习课程章节/课件,做好上课准备。当你上课总是跟不上的时候,做好上课准备格外重要。 ·如果上课的收获很小,那么你应该看看是否自己学习更好。
学习伙伴/学习小组 学习伙伴或学习小组都能带来巨大的帮助,不仅能激发你的学习动力,还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当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的时候,我们的课程繁多也非常难,作业和学习任务很多,全靠自己完成极其艰难,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是很棒的点子。我们定期碰面,一起做作业,相互讲解难的概念,这节约了大量时间。我记得我们曾一起奋斗研究过一篇关于社会学中同态现象的文章。这篇文章非常难读,我读了两遍却什么都记不住。不过我们学习小组中有个朋友已经成功“破译密码”,他很快向大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思想。
不过,学习伙伴或学习小组也可能是低效的。大家一起学习,讨论的焦点可能很快就转移到好玩的事情上。假如大部分时间你们都在聊天,那最好还是单独学习吧!你也可以随时暂停学习,和别人聊聊,借此放松一下。 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学习伙伴,你可以保持学习状态,这就是完美的开始。让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得满足以下条件。 (1)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能力差距不能太大。这不是指每个人都必须学习非常好,不过如果差距太大,学习效果就不好了。 (2)小组成员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6个人。一般来说,2~4个人效果最佳。 (3)每次聚在一起之前,最好提前商量好聚会的时长,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没有这样的计划,很可能就乱套了,得不到什么收获。
学习惯例
学习小组可采用的惯例做法:
·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份,分给每个成员一部分。每个成员负责自己的部分,理解它并做好笔记。小组聚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交换学习资料并分享笔记。
·一起研究以前的考试题。当有人不会的时候,小组其他成员会帮助他。
·考试前相互测试。
要点小结 ·只要是能让你专心学习的人,那么就值得和他一起学习。
·学习小组集合前商量好要学什么、学多久。
·学习小组成员以2~4个人最合适。
第4章 阅读技巧
阅读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效阅读技巧并不是指你读得有多快,而是你理解了所读的内容,摘录出重要的部分,并记住了它们。学习并不是看你翻书的速度有多快,或者你能把同一章节读多少遍。阅读速度快是一种优势,前提是不能牺牲理解和记忆。
有效阅读 阅读时,使用以下学习原则至关重要。 ·总览。开始读一本新教科书时,你应该首先阅读目录。熟悉一本书的宏观结构可以帮你把学习内容对号入座。再看看书中还有哪些学习资源(关键词列表、附录等)。一位学金融的朋友称这种总览方式是“坐上直升机”。他说:“我从不会一页一页地看书,这毫无效率可言。相反,我总是先‘坐上直升机’,也就是总览课本。所以我读的是重点,然后再做扩展。” ·专注。隔绝所有声音和图像,专注阅读。阅读时应主动,不断问自己:哪些部分是重点? ·联想。读完每个部分都问问自己:这和我以前知道的有什么关系吗? ·兴趣。想一想你所读的内容对你有没有帮助,不仅仅是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包括获得宝贵的见解和能力。
·阅读(read)。以感觉舒服的速度阅读。把重心放在理解上。 ·背诵和回顾(recite and review)。尝试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读过的内容。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问问自己:我刚刚读了什么?如果你无法回答,那么就回头重读一遍。如果阅读的目的是记住内容,那么一半的时间可用于归纳总结。
有效的资料 如果你主要把教材当作参考资料,时常查词汇、关键词或者参考里面的内容,那么做好标记很重要。不妨在重要的页码插入小便签纸或回形针。每次你需要的时候,就不必翻来找去,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你不需要读完全部内容 有些同学很想把书从头到尾读完,如果不读完,或中间跳过几个章节,就会感觉非常难受。要成为一个高效的阅读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摆脱这种执念,忽略掉冗余的部分。不是作者写了什么,你就得全部读一遍。挑剔点!教科书写得很长,这样出版社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但并不是每字每句都重要。如果有更好的书、更好的学习途径,那就停下来不要读这本书了,赶紧换其他的吧!
阅读速度 解释快速阅读为什么对学习有益,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不过你知不知道快速阅读会提高你的专注力呢?这就好像司机以100公里时速开车时,会比他以50公里时速行驶时更加专注。阅读速度越快你也就会越专注。没有一流的专注力,要想达到快速阅读是不可能的。 一般人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250个字。只有不到1%的人每分钟能阅读超过400个字。极少人能有宇宙光速般的夸张阅读速度。比如英国的安娜·琼斯(Anne Jones),她能在47分钟内读完《哈利·波特》的最后一部。这也就是每分钟读4224个字。 学习能力强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你是否能够根据阅读材料调整阅读速度。我们的目标并不总是快速阅读,而是能以合适的速度阅读。我们把阅读的目的分为以下几种: ·总览内容; ·理解和记住新概念; ·找到问题的答案; ·复述学过的内容;
要点小结 ·有效阅读技巧并不是指阅读速度,而是你究竟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你不需要读完全部内容。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记忆上,而不是你读了多少字。 ·使用SQ3R阅读技巧,在阅读中实践学习的基本原则。 ·S总览(先快速翻阅整个内容,最后读总结); ·Q提问(问你自己为什么要学,这样做为什么重要); ·R阅读; ·RR背诵和回顾(背诵已学的内容,可以在学完一小节、一页、一章之后进行。如果说不出来,那么就回头重新再读一遍,然后再来尝试)。
快速阅读 本节是对前一节“阅读”的延伸。想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的要点,你得先读完前一小节。 快速阅读的技巧旨在减少或消除影响阅读速度的各种因素。等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阅读速度提高两倍或三倍是很正常的,而且这并不影响记忆效率。在具体探讨这些技巧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究竟是哪些,究竟是什么拖慢了我们的阅读速度。 ·单个词簇太小(每次只读一个字); ·默读(动嘴唇或在心里默念看到的每一个字); ·回读(回头重新读已读过的地方); ·注意力不集中/做白日梦(想到阅读内容以外的事情);·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先验知识储备。
单个词簇太小 阅读时,眼睛的扫读速度并不是匀速不变的。眼睛以微小的幅度转动,聚焦时,双眼要保持不动。这大概是1/4秒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很多人只能读一个字。想要提高阅读速度,你就需要习惯在双眼每次停住时摄取到更多词。你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训练自己(见图4-1)。 图 4-1
默读 与单个词簇太小问题紧密相连的是默读问题。简单来说,默读就是你在脑子里朗读所见的词句。你在默声朗读,自己“听见”了所读的词句。有人默读时,嘴唇甚至会不自觉地动起来。
回读 如果你时不时回头重读的话,阅读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很多人是下意识做了这个举动。先读完了一部分,然后回头把读过的句子再重读一遍。这通常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对自己的记忆能力缺乏自信引起的,请看图4-3。 图 4-3
注意力不集中/做白日梦 做白日梦的时候,任思绪四处发散的时候,你的记忆和阅读速度都会降低。停下来思考刚刚读了什么,试着理解,把它和已知的知识加以联系等,这些并没有错,都是积极的行为。不过当你开始想晚餐吃什么时,你就打破游戏规则了。不过,还好一旦你使用了快速阅读技巧,你就会很快地阅读,就不得不全神贯注。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先验知识储备
厚重的专业性图书总是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因为你时不时需要停下来思考刚刚看过的内容。阅读外语书籍也是一样。你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词,你就必须停下来思考。这类型的书都不适合进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技巧 用手指引导 阅读时用上你的手指。指向第一个字,然后跟着手指从左到右阅读。一开始可以用你原本的阅读速度,这样做是让你习惯使用手指。之后由你的手指决定阅读速度,眼睛跟着它快速扫读。这个技巧的好处在于能避免回读,确保你以固定的节奏阅读,强迫你专心。 我建议你用手指做引导,用圆珠笔或其他东西替代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是在平板电脑上阅读,可以拿张纸卷成管状来引导阅读。 增大词簇容量 前面提到,我们的眼睛需要1/4秒的时间停下来聚焦。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以2~3个字为一个词簇的方法。
快读阅读的原则 熟能生巧 学习快速阅读就好像学习游泳。你需要花费时间,按照针对性的练习方式勤奋练习。事实上,你必须每天花20分钟练习。大约4~6周后你的阅读速度会提高2~3倍。 要耐心 前面我们曾提到,一开始你的理解程度会下降,这可能会让人感觉沮丧。每天稀里糊涂地阅读20分钟,什么也记不住,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毫无意义。但是,要掌握快速阅读,这是必经之路。你的眼睛需要习惯这种新的速度。理解会来得慢些,但肯定会在之后解决。 用简单的文本练习 别用厚重的专业性书籍,或者充斥着外文和复杂句子的书籍作为快速阅读练习材料。要点小结 ·提高阅读速度,你应该习惯于: (1)2~4个字的词簇; (2)用手指作为引导,跟着手指以匀速扫读文本; (3)专注阅读,你就不会回头重读已读过的部分。 ·提高阅读速度需要花费时间和训练:每天20分钟,一般4~6周就可以让阅读速度提高一倍。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时,专注在速度上,理解的问题会解决得慢些;当你习惯了快速阅读技巧后,速度和理解都会逐渐提升。
第5章 笔记技巧 有人建议我们把最重要的信息写在盒子里。
传统笔记 记笔记就是把书本或课堂里最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复习备考的时候就有重点总结可参考。
记笔记的好处(1)主动消化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关键点,这样记笔记本身就是学习。 (2)拥有一份内容精简,专为复习备考量身准备的学习材料,能节省不少时间。 (3)有些课程不提供任何课程笔记,那么自己的笔记就是唯一的课程学习资料。 究竟是用电脑做笔记还是手写,大家对此意见分歧很大。我的态度很简单: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即可。电脑记笔记打字速度比较快,后期处理也简单些,还避免了手写字迹潦草难认的问题。不过如果是包含大量图表和公式的课程,除非你的电脑触摸屏效果很好,否则记录它们会让你相当抓狂。
主动记笔记 还记得“专注”这条学习原则吗?如果你只是一字不漏地照抄复制了某个内容(做了个副本),你不会学到任何东西。保持专注和找到做笔记的意义,两者同样重要。
保持精简 要有所取舍,记下最重要的内容。避免花很长时间抄写和阅读整段话。使用缩略语或简称。如果是看书记笔记,不妨等到你把全部内容都读过一遍再开始记。一边读一边做笔记时,你可能会记下太多内容。如果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一点就更重要了。你记下的字越多,注意力就会更多地转移到抄写记录上,而不是好好听课。精简的笔记也易于快速阅读。
结构化和系统化 记得“总览”这条学习原则吗?按照逻辑结构整理笔记,会更易于阅读和记忆。谈到逻辑结构,自然会想到层级结构,那就运用它。使用标题、项目列表,圈出要点,使用斜体、下横线、加粗、背景颜色、符号、图解和色彩等。
我是否应该整理一份干净漂亮的笔记 有些人建议应该在课后把笔记整理得干净漂亮。我觉得这取决于笔记的作用和质量。如果笔记的内容看起来清清楚楚,那就没什么必要再去整理一份更漂亮的手写笔记了。这样做你什么也学不到,这个时间还不如花在其他事情上。不过,重新抄写一份干净的笔记备份(经过整理的)还是有一点好处的,它是复习的好方法。
应该做多少笔记 衡量记笔记的好处,你得问问自己同样的时间如果花在其他事情上情况会不会更好。正如前面所说,仅仅是照抄,你什么也学不到。如果记笔记导致你没法“跟上”课堂教学进度,那么你就得重新考虑。你是否拿到了授课老师的教学课件或其他重要资料?或者说,课堂上讲的内容是否在教材里面也解释得清清楚楚了?你记笔记是为复习备考准备的吗?如果你仅仅把它们抄一遍,却从不打算回头再看,那么记笔记就没什么意义。如果之后老师会发给你相同内容的讲义,记笔记就更没意义了。你还得注意到,记笔记需要花费时间。有时候直接在教材中高亮标注重要内容,在空白处记点什么作为笔记,也是不错的方式。
要点小结 ·除非确定以后会使用才记笔记。 ·利用学习的总览原则记笔记,使用层级结构、项目列表和方格。重要的内容画线、加背景颜色、使用符号,最好用多种色彩进行标注。 ·记笔记要有所取舍。用你自己的话记录,内容精简。
高效思维导图的重要原则 ·尽可能使用大的纸张。这样能有足够大的空间绘图,而不用费尽心思找空间挤下全部内容。 ·纸张横放,以便有空间往左右延伸。 ·把主题写在纸张正中间,画出分支。每条分支上最多写一两个关键词。重要的词条写在最靠近主题的地方,不太重要的内容就写在稍远的地方。 ·使用结构图或层级图。沿水平方向写字,这样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转动纸张才能看清楚字。 ·书写清晰。尽可能优先使用具象的词语。 ·发挥你的想象力。画一幅让你自己感到骄傲的思维导图,涂上色彩,使用符号和图形(见图5-2)。
要点小结 ·思维导图可供快速总览,显示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纸张的正中间开始,画几条分支,文字沿水平方向写,以便再看时不用转动纸张阅读文字。 ·发挥想象力,使用颜色、符号和图形。
高亮文本的原则 ·仅高亮标注重要的内容。如果所读的内容全都很重要,而你之前对这个话题知之甚少,那么需要高亮标注的内容就比较多。如果书中写的干货不多,例子浅显,而且你对这个话题比较了解,那么需要高亮标注的内容就相对较少。通常高亮的比例大概保持在20%。 ·主动标注。不要想当然地随意使用高亮,别下意识把所有斜体或加粗的内容都高亮标注出来。问问自己“这个重要吗”“为什么重要”。 ·谨慎挑选荧光笔的颜色。使用一种颜色,或者创建自己的颜色系统以标注不同类型的信息。
·不要高亮标注所有内容。通常高亮的比例为20%,内容要有选择性。停下来问问自己哪些是重要的。采用单一颜色标注或创建自己的颜色系统。
第6章 记忆技巧
传统记忆技巧 记忆技巧帮助大脑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记住学习的内容。你大可选择死记硬背的方法,一股脑往下背,不过这种方法的进度往往很慢。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捷径吧!
最简单的记忆技巧就是构建与你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记得学习的联想原则吧)。想象你正在学习挪威的政党。左翼党是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右翼党是历史第二悠久的政党,你想快速记住这些内容。那么你可以联想到我们“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这样就能快速记住了。
看看能否将事物分类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说电话号码时总是把3~4个数字合在一起说呢,比如226-784-24或9456-9893,而不是2-2-6-7-8-4-2-4和9-4-5-6-9-8-9-3?其原因在于,这样的一组数字要比8个单独数字好记。相应地,英语单词“group”要比“g-r-o-u-d”好记得多。我们整体记一个单词就够了,而不用记5个单独的字母。
找到规律 如果你能找出潜在规律或原理,学起来会简单一些。找出规律的好处就在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变少了。
看看能否编成口诀 如果你能把所学编成口诀,记起来就比较容易。你可能记得,化学课里提到,往酸里加水没有问题,不过往水里面加酸就会非常危险。你可以把它变成一句口诀:“酸里加水很平安,水里加酸心难安”。
使用首字母缩略词与造句 如果要学习多组词语,不妨看看每个词的首字母是否能组成一个单词(首字母缩略词),以方便记忆。以前你可能听过用“ROYGBIV”这个单词背彩虹的颜色吧(red赤,orange橙,yellow黄,green绿,blue蓝,indigo青,violet紫)。而单词“SPA”告诉你希腊重要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名字和他们的先后顺序。有时,把首字母缩略成有意义的单词并不容易。那样的话,可以改为造个句子。
重复和背诵 请记住,不论用哪种记忆技巧,重复和背诵都很重要,它能让你真正学到位。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笔记、课堂笔记,或者教科书。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闪卡。
闪卡 闪卡很好地将重复和背诵练习结合在一起。看着卡的一面,试着背出卡另一面的内容。可以洗洗牌,调换闪卡的顺序,看要读哪一面。闪卡非常适合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记忆。
要点小结 ·需要记东西的时候,你应该找寻规律,发挥联想。看看能不能自创口诀,运用首字母缩略词和造句的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如何图像化 (1)确定学习的内容。必要时转化成关键词或短句。 (2)想出跟这些词句相似的词或符号。 (3)构建图像。 假设你要学习1911年阿蒙森(Roald Amundsen)靠滑雪到达南极点的历史。你知道这件事大概发生在20世纪初期,但是你需要记住确切的年份。滑雪板代表阿蒙森,南北两极代表数字“11”。因此,你想象出的图像可能会是立起来形似“11”指向南北极的滑雪板。
有效的想象 为了让想象的图像更有效,你必须身临其境,完全置身于其中。确保你真的能想象出这样的场景。闭上双眼,也许能帮助你专注起来。有效的想象基本都包含三个特点:互动性、动感和夸张。 互动性 让想象中的每个部分都和其他部分相互联系,而不要让它们只是静止一旁,互不相干。 动感 让想象的图像具有动感,让画面活起来,好像现实中的小视频片段一样。 夸张 给想象的图像添加越多的夸张元素,它们就会更加鲜明,越容易被记住。 让我们看个例子。假设你要学习西班牙语单词“cama”(床)。我们可以想象一只骆驼(camel)和一张床。但是这样的图像并不具备以上提到的几个特征。相反,如果我们想象这只骆驼像个孩子一样在超大的床上跳上跳下,我们就积极地运用了上述原则,赋予这幅图像以互动性、动感,还加上一点点夸张。 好的想象是神奇的工具。当我学习硫酸的表达式H2SO4时,我在脑海里创造了一幅由2个“H”和4双袜子(sock)组成的图像。
图像太多怎么办 如果你想出了太多可用于代表关键词的图像,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用自创的图像都会比用别人建议的图像效果好得多。此外,通常最好的选择肯定是你最先想到的那个,因为未来回想时你很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图像。
组合 图像化技巧也能和传统记忆技巧组合起来用。人们通常使用首字母缩略词“HOMES”来记忆美国的五大湖,它分别代表Huron(休伦湖)、Ontario(安大略湖)、Michigan(密歇根湖)、Erie(伊利湖)、Superior(苏必利尔湖)。记住这个缩略词,你可以想象一栋漂浮在水上的房子(home)。
图像化技巧的局限 逐字逐句 图像化技巧最适合学习关键词和概念,而无法逐字逐句记某个句子或段落。 时间 想象一幅图像大概需要4~8秒。
要点小结 ·图像化,即脑海中想象一幅图像,是最有效的记忆技巧之一。 ·有效的想象应该具有互动性、动感和夸张元素。
位置记忆法及其他图像化记忆法 图像化记忆的功能类似于大脑的档案系统,用来储存记忆多组关键词。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记忆列表和模型。其优点在于,不仅仅能让你记住多组词语,也能够记住特定顺序(这点通常很有用)。最为人熟知的这类记忆方法有:串联记忆法、故事记忆法和位置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 在串联记忆法中,为想要学习的词汇构建图像,然后把两两相互关联成为一幅:第一幅关联了图像1和图像2,第二幅是图像2和图像3,接着是图像3和图像4,依此类推。这就好像你沿着绳索,两手交替着向上爬。
故事记忆法 故事记忆法本质上就是用故事中流畅的起承转合编织起来的串联记忆法。比方说,你可以想象从埃菲尔铁塔上扔下的青花瓷,正好掉落在一个坐着下棋的人身上。下棋的一位是哈利波特,一位是自由女神。 ·优点:很多人认为记住一个故事比记住一些看起来彼此没什么关系的事物联系要简单得多。 ·缺点:编一个故事需要花很长时间,因为得让故事中的相互联系具有逻辑性。此外,如果是从后往前的倒序记忆,这种方式就不太适用。
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已经存在2500年了,不过近来又再次引起了关注。 位置记忆法利用的是已经存于我们大脑中的各种图像。你需要在你所熟知的地方设定一条“移动路线”。你的家、房间、爷爷家、学校、你住的那条街道、离你最近的购物中心等,都可以设定为起点。接着设定停靠站。你需要记住的词有多少,停靠站就设定多少个。
·优点:假如你忘记了某个词,或者它所代表的站点的图像,这并不影响后面记忆情况。你可以继续“移动路线”。在串联记忆法和故事记忆法中,如果忘了一个词,可能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缺点:有人会觉得它们根本想不出这种“移动路线”,其实这只需要你发挥想象力。动动脑筋,不妨把场景设定在牙医诊所,或者你最喜欢的餐厅看看吧! 在很多情况下,位置记忆法是比串联记忆法和故事记忆法更好的选择。
有连结的位置记忆法 假如你要学习的内容很复杂,比如一个列表里面分了好多个小类。这时你该怎么办?你可以用位置记忆法记住大列表的内容,然后用串联记忆法来记住每个小类中的内容。
熟能生巧 请记住,所有这些记忆方法和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样:熟能生巧!事实上,我曾听很多人说过,在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运用图像化技巧之前,使用图像化技巧要比死记硬背更花时间。
要点小结 记忆列表或多个词语: ·创建一连串的图像(串联记忆法):一个图像代表一个词语,接着将图像1和图像2想象在一起,然后是图像2和图像3、图像3和图像4,依此类推。 ·把你想象的图像编进故事里,每个情节都代表一个图像。 ·选择你熟悉的地方(比如家)设定一条看得到的“移动路线”(备忘录),每一个停靠站(比如每个房间)都有一幅图像,代表了学习的内容。
第一部分 要点小结 ·时间是稀有资源—请合理使用。优先安排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完成各种任务。 ·了解课程如何评分,达到学习目标你要做些什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活动安排。 ·积极利用学习原则:理解、专注、兴趣、联想、图像化、总览、背诵和重复。 ·好好理解学习内容会使记忆更牢固。 ·状态不错的时候可以自己独立学习。确保你不分心或不被打扰。忘记学习时长和休息间隔的一般规律;保持学习状态直到你觉得需要休息为止。 ·上课态度积极,多问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从课堂上学到东西。坐在前排,可清晰地看到黑板,并不被干扰。
·如果学习小组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可以和伙伴们一起学习。小组成员需要提前协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2~4个人为最佳小组人数。 ·为理解和记忆而阅读。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调整阅读速度。不需要一字一句都读到。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的快慢无关,而关乎你理解吸收的程度。 ·在阅读中实施学习原则,要用上阅读“SQ3R”策略:总览、提问、阅读、背诵和回顾。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包括,以2~4个字的词簇阅读,以手指移动作为辅助,让双眼跟着手指以匀速阅读。坚持训练直到自己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只有日后真正会使用的时候才做笔记。如果不是绝对需要,不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这可能会让你难以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利用学习的总览原则记笔记。使用层级结构、项目列表和方格。重要的内容画线、加背景颜色、使用符号,最好用多种色彩进行标注。
·记笔记要有所取舍。用你自己的话记录,内容精简。 ·不要高亮标注所有内容。通常高亮的比例为20%,内容要有选择性。停下来问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采用一种颜色或创建自己的颜色系统。 ·需要记东西的时候,你应该找寻规律、发挥联想。看看能不能自创口诀,运用首字母缩略词和造句的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图像化,即脑海中想象一幅图像,是最有效的记忆技巧之一。 ·有效的想象应该具有互动性、动感和夸张元素。
第二部分 CHAPTER 2 成功应试
好的成绩表现总是始于精心的准备。对我而言,备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学习的内容讲给别人听。这么做的时候,我会用自己的语言一一解释,而不用书上的原话,或者重复老师的话。” (使用这个策略,朋友、同学,甚至同事都变成了宝!) 我认为,很多人都低估了提早开始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也是到最后一秒才全力以赴地干一件事,不过最后我发现,有条不紊地工作才让人受益良多。
第7章 复习准备
复习备考 不管这门课程你之前的学习情况如何,考前复习仍让你有机会提高成绩。因此,成功应试其实在于你如何利用考前的复习时间。
全力冲刺时间 我们都知道,记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遗忘。回想一下,如果要你告诉我昨天你做了什么,你肯定能告诉我昨天发生的一切细节,几点起床、吃了什么。不过,你能说出三个月前你做了什么吗?你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了吧。如果一件事情才发生不久,我们能记住的就多—时间越短,记住的越多。昨天你读了一章书,那么你能记得的内容就多,而三月前阅读的内容,能记住的就非常少。 想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重点就在于利用好临考前的时间。在考前那段时间,整理一下你的时间安排表,找到并统计出你能用于复习的全部时间。如果可以,调换一下工作排班情况,保证那段时间不会有太多其他事情要做。保持几天能够长时间高效学习,全力冲刺。不过,我并不是说你可以消磨了整个学期,仅仅在考试前几天才撸起袖子去学习。这种极端的学习策略仅对部分人有效,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冒险。本节强调的是,临考前进行复习,学习效果会好一些,因为你记得更多刚学完的内容。因此,将全力以赴冲刺复习安排在离考试越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