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篱,百度定义: 对事物的限制,冲破个人固守的观念。这种观念从外在到内在,内在思想更新,外在自我条件限制。
从忆事起,从不敢有任何的特地性的跨越,一直来生活在简单单纯的环境气氛里,从内外在来看,我们给自身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可能会说,这个适合否,那个我可以么?可能在我们心里,这个答案或者其实已经有了个心里判断预判题,今天我们的话题来谈谈有关于习惯与尝试的话题;
2015年9月6日,做了一个对于我来说很是大胆的尝试,说实话,我承认我不是个很冒险主义和激进的人,或许从小学-初高中-大学-实习-工作,将近快到近二三十,周而复始的轮回中,长发是我一直外在形象头发常态,是的 或许是习惯,习惯了习惯,甚至都有点害怕突无其来的变化,这变化会带来担忧,在心里我们会疑虑,这个真适合么。可能是想在青春最后的剪影里,想做个尝试,长长卷卷,卷卷直直,不停的折腾着 ,折腾着又折腾,一首梁咏琪的短发,“我已剪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长长短短,短短长长,一寸寸在挣扎”
但是只有尝试了,体验了,才知道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啊,可能尝试都是失败的,可这个过程总是很难以言表的,很期待?纠结? 担忧?结果或许是失望的,但是这个过程来说自己是没有遗憾的,尽管需要一个过程而已。
在一篇《思想聚焦》一文中,我们95%以上的痛苦都是自己制造的,其中95%又是我们的思想制造出来的,每个人都是城里城外的缩影,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 只有尝试了才知道什么才是合适自己的。回头过来,自己都不敢相信原来也可以这样。哪怕结果是失败的,那又怎样了,毕竟我们没有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习惯与尝试,突破心理藩篱,换个活法,换个生活方式,你会发现,别人看的是结果,自己体会的是过程,前段的一场聚会,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位高一时期同学说:我都很难去想象你曾经是怎么做的好保险的?疑惑中是对你的猜疑,毫无疑问 不奇怪,一直来在校的期间 两眼不闻窗外事,不善言辞内向的女孩,从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是的,我们还当初的那种印象还存在于他人初识感官里,其实她不明白,很多事情事在变,人也会变,我们自己不改变,却永远不要阻止别人去改变和尝试,这种改变忽大忽小,是的 那会也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并非为了某种利益驱使的结果,其间自我都疑惑,这个我可以?包括很多亲朋好友都会这样想,后来想无非就是体验么,赚不了钱脉,起码赚体验啊,就像很多人说这不好那不好,其实后来仔细想想那些都没有体验过又何谈其他?
我们耳边经常会听到,哎呀这个读书不起作用啊,这个事没啥干头,那个景点没啥玩的,这个有什么好学的,这个没啥当的?闭上你的眼睛 想想是不是如此,但是从全面角度来看,我们无非是在给我们自己的心里先打了个预判分,因为我们是听说,看说,大家都这样说,结果自己也给别人那样说,甚至还嗤之以鼻,自己没有认真体验过,请问哪个是你真正体会过才由衷的感叹?如果你真体验了,你就会从很客观客观的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就不会那样武断,读不读,学不学,用不用,做不做真的就是两码事。无非我们经常耳听的都是我们没有去认真体验思考的,没有去比较的,只是从社会普遍存在的结果现象来去考量。
不信?问问那些真正找个体验过的,和没有体验过的道听途说的,你问问 绝对真的是不同的感受。我不是个内心非常强大的女孩,相反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作祟,我一直特别佩服侃侃而谈的人,谈笑风生。结果也阴差阳错的,因为佩服体验了保险那条路,你敢尝试那个过程,现在来看,那会的自己真伟大,哈哈是不是特别容易满足了,真的首先真的起码迈出了心里的自我藩篱。那会不害怕上台,不害怕演讲,很多很多是自己从来未有预定的事情,很多都是尝试后,带来了一种无法体会的成就感,现在回头来想想都是一种经历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想想她当时这样问到,我突然想起来,原来还是把我当作那会学孩时代了,现在想想,真的好荣幸,如此很多心中优秀的人都是在那会遇见结缘的。反而在2015年后安静的坐在办公室里敲敲打打,自己与自己对话。说不出来是缺少了什么,后来想到是成长是经历是变化。
多了点尝试,多了份体验,哪怕一切再来。越是觉得和心里有反差的,越是要试下,就算是原来真的不合适啊也没啥,不是心里估计,不是他人的预判。过程的感觉 自我体会, 改变尝试突破心理的藩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 只有尝试了才知道什么才是合适自己的。有的时候勇敢一点,突破了心里藩篱,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才明白,什么才是我们所喜爱的适合的方式,不是因为感觉,不是听说而已,而是真正自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