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两年社会上掀起了“全民学习风潮”。刚出来工作的学习怎么投资理财,全职宝妈学习拍视频赚钱,打工人业余学习做知乎问答,中年妇女学习弹古筝……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学习的主要有两种:线上线上课程,看书。
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自学,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①为了弄清楚某个词语,某个句子的含义,为了套用一些“概念”你会冥思苦想,到了深夜都不想睡觉
②你看了很多遍的书,自以为“理解”了一些知识,却是过了很久以后才真正的恍然大悟。
③无论你怎么挑灯夜读怎么努力,你的能力和你的生活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④你执着于诗词的某个字词,甚至很努力地背下来,却仍然学不好这首诗词
其实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你在用“概念式学法”,你执着于某些个词语和句子,你学到的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名词和概念,最后实际生活中什么都没有发生变化,
比如说,你在学习写作,你学到了一些概念:黄金五段法写作结构,读者阅读逻辑,起标题的五个原则……
你理解了用来解释和定义这些概念的每一个字,却仍然不能起一个好的文章标题,仍然是写不出读者的阅读思维,仍然写不出逻辑清晰的文章结构。
因为读者要要的不是概念,读者要的是一种满足,要的是能够被场景代入,要的是在某种情况下,能够消除顾虑,要的是安全感。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克服这种概念式的学习障碍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沉迷于“公式”“规律”
很多人因为懒惰的本性,想走捷径。总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收藏别人总结出来的“公式”和“定律”这类的东西。
但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如果我们只想套用定律,来处理事物,这样也只是在玩概念。
叶圣陶曾在《文话七十二讲》上举例:我们漫然地说,“金钱是有用的”或“金钱是有害的”都和实际情况不相符。
实际上“金钱”的“有害”或者“有用”,要看金钱的分量,所有者的态度、手腕、使用方法,以及社会上各种复杂的情形而定,不能一概凭空断言。
2、分析事物的实质,打通事物间的联系
语词是一种符号,用来表达概念,而概念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找到了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打通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
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才是具体的,是可懂的,是清晰的,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概念。
3、不要做知识的搬运者,而是做知识的实践者
正如自媒体大神彪悍一只猫,所说:“不去做,没有用”
先干起来就成功了一半。当你把这些知识、概念用起来的那一刻,它们就不再是“概念”,而是变成一种实质性的行动。
你看了再多的起标题的规律和方法,都比不上自己真正的把标题写出来,然后分析修改。
作者总结出来的干货,不是让你像做学术研究,而是希望你能真真切切的去做。
希望当我们把学习当做投资,就做一个势力的投资人,能够考虑投入产出比,把价值最大化。不要做概念的搬运工,而且能真正创造出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