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嚼菜根是个苦差,咬着硬吃的苦,还会塞牙缝。我们试一下与时俱进,打粉制胶囊、菜根涮火锅、泡酒、或许别有一番风味。
原文: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译文:
能丢开追逐功名京贵的思想包袱,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才能进入呈贤超凡绝俗的境界。
一、
财富即是资源,遵从能量传递效应。
宇宙大爆炸之量子涨落至宇宙膨胀和冷却;夸克、胶子等基本粒子形成质子中子,接着进一步合成比如氢氦;氢氦发生聚变而生成碳、氧、铁等;进一步无机物演化成有机物。
阳光和无机物发育出植物,草食动物摄取植物,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而后到人类,或许也有吸收阳光而生产的人,也有草食有人,也有肉食的人……;
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在1%至3%,食草动物对植物能量利用率通常在10%至20%,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能量利用率在5%至15%左右。食物链即是资源聚集链,每上升一个营养级,能量都会有较大的损失。
这也说明一个事实:资源有天然的聚集效应,也决定了其必然的稀缺性——财富同理。
二、
财富是一种生存资源,而权力是对这些资源的掌握度。前者是客观存在,后者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表现为大家相信一个共同的故事,比如制度,法律,权力,亲情,国家,货币等。
财富的表现形式不是你把这片矿山或是这栋房子装在你裤兜里,而是在某种形式上让大家相信你对这这片矿山或这栋房子有支配权。重点不在于矿山和房子,而在于大家共同相信。从古至今,让人们相信的形式有很多,宗教、信仰,制度、法律,道德等等。
看似很复杂,究其根本,其实作用是一样的:资源分配及归属的确定。
功名和富贵正是其中一种支配权的代名词。
三、
跟时间,水,食物,资源一样,人的专注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专注了这件事,就不能关注另一件事。
所以,人本能会以事情重要程度排序去分配注意力——“重要”的标尺决定于是否对其生存,繁衍有利。
人有趋利避害本能,对财富和权力的两种趋向性:行近权贵之功,而离贫贱之害。
近因爱,离因惧,这些是常情,并无褒贬好坏。而爱会生贪,惧会生嗔,当然还有其他的,这就有了褒贬好坏,比如奉承和鄙视。
"奉承和鄙视"只是趋利避害本能动作,它应该是中性的。
现在在人们看来,它是消极带贬义的价值评判。
而这个给它披上消极贬义“外衣”的就是"道德"。
四
何为道德?
你给一群大小朋友发糖,10个大小朋友,只有5颗糖。首先大家都挺饿的,你也一样。
你就想啊:"我得吃饱啊,要不我饿着肚子怎么给下面的小朋友发糖啊,是吧!"。
为了他们好,你勉为其难地先吃了三颗。
剩下的那两颗粮你不能这么随手一撒,这样他们会打起来,万一打眼红了,说不准把你吃到嘴的那三颗都给扣出来。
其实你并不关心谁能吃到糖,谁吃的多谁吃的少,谁没得吃,你关心是他们别打起来就行,以免影响到你吃糖。
所以你得给他上上思想教有课。但是你不会啊,吃可以,讲课可能不在行。
这时你想里了村里那三个开培训班的老师。
你找了道家的老头子过来,他有模有样慢条斯理地的说:"我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让他们自己……",还没说完,你一脚踹了过去:"滚滚滚……"
释家摩摩尼说:"我的方法是告诉他们这些糖是有毒的,吃了容易得糖尿病,所以,只能吃糠咽菜……",还没说完,又被你踹回去了。
儒家的老孔说:"我的方法是要君先吃,臣后吃……",还没说完,你马上说:"好好,就你了……"
之后,老孔就天天不厌其烦地给小朋友们上课了:
1、要君先吃,臣后吃,爷爷先吃,接着爸爸,孙子最后一个吃;
2、要排队,一个个地来,不能抢:
3、要谦让,让别人先吃,自己后吃﹣﹣你看那个孔融,他就很会谦让,通报表扬:
4、............
5、……
至此,道德就产生了。
五
注意,在此千万不要理解成道德纯粹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连工具都算不上。
在生物界,有天然的“道德”。稻草不会有一天阶层跨越变成了一头牛;大象也不会想着树叶吃腻了,改天捉只兔子开开荤。它们天然地安份地在各自的链条上保持着生态平衡。
什么是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不是全部一起来晒太阳生产,也不可能全部一起来吃肉。生物界食物链,有天然屏障,无法介越。而人类社群,不是那样。基因没有设定那种人世世辈辈当裁缝,哪个族姓天生该吃香喝辣。今天你当铁匠,明天让你当皇帝,你也能将就应付。所以问题就来了,在人类社群这个无形“食物链”中,谁甘愿当草呢,是吧?
这时,混乱就产生了——即生态不能平衡——最后大家都不得好死。
所以,要保持生态平稳,道德就应运而生。
它不是哪个皇帝大能或是哪个阴谋集团的杰作,更像一种人类群体生态演化的产物。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相应社会群体中相辅相成地生长起来的。
它是这个社会群体的构成部分,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血液,跟历史发展、地理、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地中海地区海岛多、城邦独立,需贸易获物资。所以道德第一诉求是契约精神保障公平稳定,基于此的平等协商又催生民主理念与制度,利于公共事务决策和自身利益维护。而中国地理封闭,是内陆农耕文明。农耕依赖土地、人口聚居,需组织管理。故而,道德第一诉求是君臣等级秩序,家族内基于血缘和经验传承,有父子尊卑观念,以此维护家族和社会稳定。
六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超越财富和道德,而达到超凡入圣。
在这条追求超凡入圣的道路上,老祖宗已经刨地三百尺研究了几千年了,没有什么新鲜,没有也没有必要还去是另辟蹊径。
我们对待财富正常是这样的:因生存和繁衍产生的趋利避害本能——所以有了欲望。
欲望源头是人的本能,这个必须承认。本能有源头是感知感觉,这是人体物理内分泌化学物质控制的领域,无论是多巴胺,内啡肽还是血清素之类的……都不是自我能通过理性介入的领域。就像一个深度抑郁证患者,生理性的缺乏某种物理性的激素,属于一种感知感觉紊乱,他不能产生欲望,当然也不会再去奉承谁或是鄙视谁,这种状态,道德无从谈起。(当然抑郁证有科学研究分为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或是混合性的,在此不过多论及,在此指的为生理性的。)
超凡入圣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处理“欲望”的问题。
我们老祖宗有两条道:
第一条是类似孔夫子的课程,它承认人欲望的客观性,它强调群体,引导的是群体意识,依仗的也是群体观念。它设计“道德”这么一个东西,再给它定个理想的目标——“超凡入圣”。给追求这个目标的人多多奖励,以些引导人们的欲望流向此倾斜。
第二条是类似释家的课程,它认为欲望是主观的,虚无的,认为“欲望”是一种"自我感觉”。它切入点是个体——通过个体自我控制意识流,把“自我”和“自我感觉”剥离,达到剥离欲望的“超凡入圣”状态。
在此,孔夫子是务实的,释家是务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