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我们日行150公里之后,再次赶夜路,方才抵达延庆县……
最后的晨跑
已然回到城市,我也放弃了露营。只是,依然在早六点准时起床,在妫水河畔完成了第六天的晨跑,双腿的感觉还是像灌了铅一样的重,气喘吁吁跑了六公里才作罢。
在骑行的路上坚持到终点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我们忍耐着连续骑行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的感觉,这是我们与我们的身体反应做斗争。
与此不同的是,在各种条件都不利的情况下,坚持一件自己的习惯和底线,则是一种战胜自己的磨练。这个需要被战胜的自己可能会是潜意识中的懒惰、投机取巧、难耐慎独等等,这是表意识的我们与潜意识的我们做斗争。
晨跑之后,天上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俗语讲“月晕生风,日晕有雨”,想到昨天的日晕,我深信不疑。
分分合合
跑完回到住处的时候,工凡为了早点赶到公司上班,已经早我们一步出发回京了,而杨哥也在天一亮,就直奔延庆而来。剩下我们四个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去吃早饭,等杨哥汇合之后再出发。
天不遂人愿,杨哥传了不好的消息。杨哥在松山那个恐怖的连续急弯下坡的时候,发现刹车失灵了。这意味着长达好几公里的下坡,杨哥只能推车下山了。
后来,我们还是先走一步,虽然我一路上仍然都在群里汇报着我们的路线和路况,但是杨哥最终也没有追上我们。
一个人追了两天大部队的杨哥,后来这样形容这段经历:独自一人在黑暗中赶了二十公里的夜路,一个人,一辆车,一道光在黑暗中踽踽独行,五味杂陈。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想要的独自骑行的感觉吧,但是除了佩服杨哥之外,我没有觉得特别的羡慕。
不管我们骑在路上或者走在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是要出发往前走,而我们既渴望自由也渴望分享的矛盾,反倒并没有那么重要。不管你的骑行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经历的故事都是不可复制的过程,享受就好。
相反,若是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头来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潭,痛苦而不能自拔。这并不是阿Q精神,而是我们对这个不可控制的世界最好的策略。想到小时候,妈妈教育自己不知满足的时候,就会说:“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
回北京,我们没有选择反爬八达岭,而是决定走一条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老国道——G110。
这时,工凡来电说他忙活了一个早上也无法坐车回京,于是正赶过来准备一起骑回北京。虽然工凡的遭遇挺令人同情的,但是我的心里却暗暗高兴:终于还是同去同回了,如此才是圆满。
最终,鉴于这条路相对来说最轻松,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沿着此行最不适合骑行的G110出发了。我们一边骑一边等工凡赶上来。
泥水雨骑
我发现出发时蒙蒙的细雨越下越大,路上逐渐有了明显的积水。与此同时,耳边各种重型卡车不停地轰鸣而过,碾过积水又带起一阵旋风和着泥水扑面而来。
一时间,汗水雾水雨水泥水一起浑浊了视线,只好紧闭双唇甩甩头,继续加速。就这样,我们在应急车道上,贴着路边爬过此行最后一个泥泞不堪的上坡。
更爽快的是接下来放坡的时候,由于车速变快,我们冲过雨帘的时候,雨滴像刀子一般划过脸颊;车轮卷起路上的泥水接连不断甩在后背前胸,只好眯着双眼,紧闭口鼻,一路上如同“大义凛然”般地冲到昌平。
看着标明北京城区距离的路标越来越近,天空也慢慢放晴了,好像老天爷也在庆祝我们旅途的结束一样。
即兴散伙饭
旅途即将结束,六六还是一直都冲在第一个,我们四个刚到昌平西关的时候,他已经到家了。
工凡说什么都要请我们一起吃个饭。于是,我们在沙河附近找了一家火锅店吃散伙饭,大概这份情谊以这种方式表达,便是再好也不过了吧。
工凡还是一瘸一拐的,坐定之后,他说自己一路上无数次想要放弃,无数次想要做个逃兵,终于还是和大家一起坚持下来了,真的没有想到。
“谢谢大家的照顾!”
我举起酒杯,其实想说的是不管谁坚持下来,都应该感谢自己。想想有点破坏气氛,便哑口了,毕竟工凡的说法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便说道:“以后有机会,再约一起骑车!”
举杯!
“嘭!……”
出发的时候是八个人合影,回来只剩四个酒杯相碰,想来还是有点唏嘘。
圆满
饭后,我看了一下手机里的骑行记录APP,总里程:565公里。我想既然还只差35公里不到六百公里整,不如干脆凑个整数吧,于是我决定掉头回去与杨哥汇合。
辞别三个小伙伴之后我沿G6辅路折回昌平,顺利地和杨哥碰头。回北京城区的一路上聊了很多他一个人的骑行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一路收队也算是圆满了。
回到家的时候,APP的数字刚好跳到600公里,我按下了“结束”键。
写在最后
此时,我除了想念自己的床之外,大脑中却是一片空白,好像看似意义非凡的结束突然变得可有可无。
虽然我们出发是为了抵达终点,但是往往是享受当下的过程才更令人难忘,于是不再执着于圆满,而是体验。
骑行有什么意义呢?嗯,问得好,生命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是在,延续物种之外,化成一捧土之前,选择一些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