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之前认为的那样,票房可以反映部分,却不能代表全部,仅以票房论英雄高低,无疑是片面的,票房低的不能说明它就一定是烂片,票房高的也不见的就一定特别好,说白了,在于谁能迎合大众心理,但,迎合了大众心理就一定是好的吗?答案不置可否。就与人的成功需要很多努力与机遇一样,电影的成功也是如此。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受众文化水平,受众对象,鉴赏水平,大众喜好都是影响电影成功与否的因素。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人们认知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一致。就像,伟大的艺术家往往都难以得到当代人的认可。大众对于文化的欣赏鉴定水平往往是落后于时代,当然这实属正常现象,毕竟大众才是受众,你不能要求每位大众都要有专家的水平。电影商业化时代,谁能迎合大众,摸准大众心理,便拿住了票子,赢得了利润。前任三的成功就在于对受众心理的精确把握,摸着了大众想看什么,同时再加入点所谓情怀,注重细节,打磨下,再由之前积累的人气,受众为年轻人爱表达,拉动影响。以上种种,使它貌似比以往爱情片高了一个级别。票房自然而然上来了。
对于前任3,没有细看,只大致看预告看下,就知道想讲什么了。其中泪点 打动人的地方的确不少,这也是商业化下 对观众心理的揣摩。但个人一向不太喜欢这类。观众看片不少是奔着因为感受所以感受,因为想感触才感触。悲伤何来。诸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致青春,夏至未至,前任。个人其实都不太喜欢,所谓的遗憾,悲伤 说白了 自己作的。当代,哪有那么多不可抗力的阻挡,悲伤的爱情结尾不还是因为彼此爱的不够深,(不是针对所有,只是针对这几部,当然现实有爱的很深也分开的理由,但如果是可以通过努力,沟通解决的,而不是不可抗力,那我觉的又是一回事了,仅个人观点,可能会乌托邦,理想化,所以各位如果不同意也可自己表达,无需辩论,争个谁输谁赢,本就没有输赢之说)所谓的面子尊严面包,而受众的共鸣感动中是否有遗憾,还是对自己的愧疚? (这点别喷我,不是我在装清高,也不是我石头心肠,恰恰因为有的点我也可以get到,但是与我心中应有的爱情模样不太符合,所以不是很喜欢)。
就悲伤而言,就爱情而言,正因为境界不高 格局不大,所以他们也仅能火一时,带动一阵,像经典的爱情悲剧,诸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之所以经典 不仅仅在于爱情,反应的更是时代。当然,如果仅仅从爱情,情怀来 打动到观众,有人买账,那么,他可以说已经达到他的目的,票房也就上来了。毕竟我们不是圣人,诗人,艺术家,鉴赏家,评论家,而只是最最普普通通的人,想找到情感寄托点,表达点。就这一点而言 ,它是成功的。仅个人想法,无讽刺挖苦之意,不喜勿喷。 推荐一部悲伤的爱情电影 说悲伤 ,又很暖 名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文字原创,转载请表明出处,维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