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惠是我同事,一个比较沉默内向害羞的女孩。初见她的时候,她可以连续3天不怎么跟人说话,一旦有人跟她说话,马上害羞的笑了起来,声音小的让人听不清楚。在工作中,她非常认真负责,甚至连不是她的工作范畴的任务,也照做不误。有几次,我善意提醒她,原可不必总是做这些份外之事,要学会了解什么是职责范畴。小惠每次都是很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对别人的请求没办法开口拒绝。
一开始,大家对小惠的评价都是认真负责,很努力很善良的一个女孩子。慢慢地,我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公司虽然事情多,但她的岗位在没有特殊紧急安排的时候,是不需要经常加班的,但小惠进入公司3个月期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没有正常下班。我偶尔跟她聊天,发现她因为本职工作外的安排,导致自己经常无法在正常上班时间内完成工作,每天都一副“疲于奔命”的模样。这样真的好吗?小惠推了推她的眼镜,无奈的笑着说:哎呀没关系的,人家都开口了,我就尽量做吧。
你身边有没有“小惠”这样的人?他们的行为处事是不是似曾相识?为什么电视上深情的男二号总是容易被女主发“好人卡”?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微博树洞上吐槽:自己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抢着买单抢着干活抢着替你做一切?为什么有的人看着很平易近人,但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独立意见,最后得到一个“老好人”的标签?
01- 不敢说NO的好人
第一种好人:不敢拒绝别人。像小惠这样,面对别人的要求,从来说不出拒绝。用“害羞”、“不好意思”、“善良大度”等这样的理由来粉饰太平,最后令自己疲于奔命,用有限的精力去满足别人无限的需求,换来大家口中的“好女孩”口碑。这样的人,何其多。
阿玲的儿子喜欢小汽车模型,恰逢朋友带着孩子来串门。熊孩子一进门就看上了玩具柜上的各种模型,大声喊着要拿来玩。阿玲无视儿子嘟起来的小嘴,笑嘻嘻的从柜子上拿了下来给对方。没多久,玩具车被拆的东一个零件西一个车轱辘,阿玲把大声哭闹的儿子拉走,嘴里依然在对朋友说:没关系没关系,小孩子嘛,闹一下就好了。临走,熊孩子还把一个珍藏版的车模型装在了口袋里,死活不肯放下。阿玲依然二话不说,大手一挥:没关系,我儿子车模型很多的,你拿走就是。
待朋友走后,大门一关。阿玲便对儿子板着脸大声呵斥:“刚才有客人在这里,你怎么也这么不懂事?不就一个车模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这样哭搞得我一点面子也没有!”儿子带着愤愤的眼神默不吭声的“哐当”关了房门,也关起了对阿玲的心门。
为什么有的人不敢开口拒绝别人?大抵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曾经有过不被看到的、被忽略的经历。因为害怕不被人承认,不被看重,因为知道在我们说“不”的那一刻,大人们会说:你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为了这份有前提条件的爱不会失去,我们小心翼翼,活的犹如蝉翼般脆弱,不敢说NO,怕对方离你而去,或者沉下了脸。这份恐惧让我们保持着卑微的姿态,无法勇敢的抬头划清界限。
-02- 喜欢大包大揽的好人
你有没有遇到过喜欢以“照顾人”的姿态出现的朋友或者亲人?只要有这样的朋友在,你就像是一只行李箱,自己不用动手,有人会把你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即便你表态说不需要这样面面俱到的包揽,TA依然停不下来。
在工作上,这类人喜欢在团队中胸脯一拍,“交给我就好了”。在生活上,TA会说:“你看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放着我来。”在亲友相处中,TA总是对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忧心忡忡:“你看我堂弟,现在都还没找到工作,我回头帮他问问看有没有合适的……对了,隔壁那个小夏,怎么还没对象啊?回头我给她介绍介绍……”
这类人有一定的能力,但也喜欢掌控和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这份责任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自己去主动揽过来的。不要以为这样的好人对你来说很有利,因为对方要的你根本给不起。
喜欢大包大揽的人,有着明显的取悦和讨好动机,希望自己在任何人的心里都是被看重的,有价值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别的,而是你全部的爱。这种爱的匮乏迫使他们为了圆满过去的创伤,做出许多多余的事,去讨好每一个人,去争取每一分爱。一旦你的回应稍显不足,他们就会非常不满,咄咄逼人,指责你不够关注他们,指责你高傲冷淡,指责你没有像TA对待你一样同等的对待TA。实际上,这份指责并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他们自己的过去,那个未曾给予过十分爱的父亲或者母亲。
-03- 和稀泥的老好人
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擅长“中庸之道”的人。他的态度从不鲜明,立场从不坚定,言辞从不激烈,行为从不逾矩。你在他的嘴里问不到好或不好,行或不行的答案,也不要试图让对方给你提供什么思路或者建议。在古代朝堂之上,不乏许多高官大臣拥有这样的特质:俗称“和稀泥”。因为他的无公害和规规矩矩,他总是被人淡忘或者很少有至交好友。但也不妨碍他获得一张“好人卡”。
这样的人,你走不进他的内心,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靠近任何一个人。其实他的内在和谁都不亲密,不愿意和任何人有情感连接。因为有情感链接,人才有生命的活力。但他好像早早就心灵死去,就像有句话说的:有的人十几二十岁就死了,但八十几岁才埋。
是什么造成他这样的特质?“和稀泥”的本质是害怕受伤害,所以保持与人的距离,一种淡淡的疏离感,令人无法靠近。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脆弱。在过去的经历中,大多来自于童年与父母的疏离,尤其是母亲。被至亲的人拒绝或者不被接纳,产生了绝望,干脆就封闭心门,拒绝爱的进驻。而不跟人有情感连接的好处就是永远不会被说不好或者受伤害。
说了这么多,你或者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好人?他们分别领的是什么类型的“好人卡”呢?不妨在评论中留言,说出你的故事。
—end—